给耕地“减压”给粮仓“加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综述

05.07.2018  09:01

  今年,吉林省梨树县遭遇50年一遇的春季大旱。而眼下看着长势旺盛的玉米植株,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农民卢伟总算松了口气:“多亏了宽窄行种植模式,我的220公顷玉米才没受干旱影响。”他正是东北黑土地保护行动的受益者之一。

  一两黑土二两油,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我国东北黑土区约有耕地2.78亿亩,却被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累“”了。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2015年,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启动,三年来成效显著,今年将进入第二阶段,面临的任务更有挑战性。日前农业农村部在吉林省召开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与监测工作座谈会,农业部门、科研单位、企业齐聚一堂,为留住黑土地出谋划策。

  形势:保护刻不容缓但不能削弱粮食生产

  黑土地肥沃,形成却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就需要200-400年。

  目前全球仅有三片黑土区,我国的东北平原正是其中之一。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多年的重用轻养已经让黑土地的承载能力亮起了“红灯”。有数据显示,现在东北黑土区耕地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左右,比开垦之初减少了约40厘米。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区下降50%。

  “地越来越‘馋’,化肥越上越多,玉米产量却不高、不稳。”卢伟回忆起几年前的景况。

  2015年,梨树县成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之一,卢伟也开始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虽然连续两年遇上了伏旱,别人的耕地大幅度减产,他地里每公顷产量还比常规种植方法提高了5%,高达2.7万斤。

  什么叫宽窄行种植?梨树县农技推广站副站长赵丽娟告诉记者,就是结合东北秋冬季地温低的特点,对美国秸秆覆盖还田模式进行改良,将两垄或三垄玉米合并种两行,中间行距有宽有窄,宽行条带覆盖秸秆,有苗的地方不覆盖秸秆。“粮食产量不减,农民易接受,养地效果更好。宽行、窄行隔年交替种植,还具有休耕效果。

  这种“本土化改良”,正体现了我国黑土地保护的独特之处。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东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商品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东北黑土地保护,根本是要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耕肥处处长仲鹭勍表示。保护东北黑土地,既要给过载的黑土地“减压”,也要防止出现片面强调“保护”、削弱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唯有处理好保护和利用这对关系,才能实现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把脉:质量监测找“病根”精准种地靠数据

  走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田间,脚下的黑土湿润、松软、厚实,被划分成面积相同的小块,每一块都是不同的监测区。地块中间有一片围起来的自动监测区,虫情测报灯、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各种监测设备一应俱全。

  “这是我们在黑土地保护试点区建立的耕地质量监测点。”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站长靳锋云介绍,通过这些设备,能够自动监测土壤墒情、理化性状、健康安全状况等。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了解试点区的耕地状况。

  保护黑土地,首先要通过耕地质量监测来“把脉”。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质量监测处处长马常宝告诉记者:“通过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在黑土区不断完善,可以为黑土地保护成效评价提供依据,还能更准确地掌握黑土地发展趋势,为保护和利用打牢基础。

  打开梨树县黑土地保护大数据平台,地力评价、田间气象、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六年来涉及3000多户农民的数据一目了然。赵丽娟打开一个窗口展示道:“屏幕上的不同颜色显示的是不同地温,温度适合备耕的区域是黄色,适合播种的是绿色。农民不光凭感觉种地,有了更精准的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开始以来,如今已进入“自动、高效、综合、实用”的新阶段。日前,2015-2017年全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区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发布,全面展示了黑土区耕地质量各项指标的变化。这既是三年来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一份“成绩单”,又是迈向新一段征程的“出师表”。

  破题:种植制度“绿色”变革依法管土多方参与

  黑土地的形成要经过千百年累积,其改良与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必须构建多方参与的长效机制。“黑土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多年工作中,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质量建设处处长杨帆发现。

  走进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大楼,记者眼前一亮,虽偏居县城,科研条件却不亚于一流高校的实验室。李保国告诉记者:“黑土地保护不只是水肥管理、养分管理,而是种植制度层面的整体变革。实验站要立足梨树,面向东北四省区,做好黑土地保护和利用。

  除此之外,中科院、农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众多科研院所的加入,成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高精尖”力量,为黑土地“加油”。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副主任谢建华介绍:“三年来,四省区共研究建立了18套因地制宜的综合技术模式,为黑土地不同类型区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黑土地保护也应走上法制化轨道。今年7月1日起,《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黑土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在此之前,黑龙江也专门出台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和《黑土耕地保护指导意见》等。

  今年,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中央财政投入从5亿元增加到8亿元,如何用好这笔钱?“可以探索建立黑土地保护奖补政策,形成约束和激励并存的有效机制。”仲鹭勍表示。此外,还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黑土地保护,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7月1日起 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法规施行
  6月26日,记者从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了解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