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09.07.2015  17:12

  在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的梨树县梨树镇泉眼沟村,有这样一个人,他多年来作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带领着当地的农民共同经营土地,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干练、朴实、做事勤恳、敢于创新、鞠躬尽瘁的带头人形象。他就是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



  今年42岁的张文镝,大专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历练成长。这位从部队大熔炉里锤炼出的东北汉子,透露出博大的胸怀和永不服输的性格。1996年退伍后,张文镝来到了梨树县农业示范基地,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当过修理工人,亲自驾驶机器到田间作业……在2007年张文镝自发地组织当地农民成立了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谈到起初成立合作社的想法时,张文镝说:“成立合作社之前,村里年龄小的都出去打工了,家里面剩的都是年龄偏大的人,劳动力不是很强,而且传统耕作效率太低。经过考察后,我跟村民们一起研究,计划成立合作社大家一起干,共同发家致富。”虽然刚开始时合作社的社员只有6户,大多数村民都非常不理解,但凭着张文镝在基层工作十几年打下的功底,他以清正廉明、严以律己的思想作风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逐渐赢得了群众的认可。目前,合作社吸引了周边6个村的农民加入,现在已发展到社员312户。张文镝说:“通过合作社为广大农民服务,既满足了广大农民的需要,又壮大了合作社的队伍。对生产资料的集中采购、农机作业的统一服务、金融信贷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合作社为广大农民代购生产资料化肥上万吨、种子20余万斤,累计节约生产成本100余万元。为了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张文镝组建了农机作业服务队,开展农机作业服务。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张文镝总结出了“统种、统管、分收”型,“统种、分管、分收”型,“统种、统管、统收”型等不同形式的农机化作业内容,用来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每年农机作业面积近3000公顷,每公顷可为农户节省600元,年累计节约生产成本180万元以上。
  2007年以来,张文镝引进了玉米宽窄行、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推广。在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玉米宽窄行等农业新技术在全县已经广泛铺开,其中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技术面积已达3000多公顷,主要分布在林海、四棵树、榆树台、沈洋等11乡镇,涉及农户近4000户。据几年来的数据统计,应用该技术每公顷增产900公斤,每公顷节本增收2440元左右,农民年增加收入700多万元,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合作社社员陈高鹏说:“我加入合作社已经3年了,我家的3亩地也都加入到了合作社里,以前认识不上去,我们自己种地的时候非常累,也挣不了多少钱,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很省心,得的钱也不少,我觉得很不错。
  记者见到张文镝时,他正在用高架喷药机为玉米喷药,张文镝说:“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用高架喷药机的,这台机器工作效率很高,工作10个小时,能喷洒15亩地,大约是人工的10倍。我们现在从种到收全是机械化,既省时省力,又节省成本,很受合作社社员的欢迎。”近年来,张文镝和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执行者,为促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作出了贡献。张文镝勇于开拓创新,积极筹划下步发展目标,他打算扩大专业合作社规模,计划达到1000户,扩大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为10000公顷,并准备购买直收的收割机,继续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更好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多年来,张文镝参加并带领农民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张文镝带领周边的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2013年9月被评为第三批四平市市管优秀专家。2014年5月被评为梨树县杰出创业者。(四平日报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