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主心骨——记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党委

27.06.2016  09:49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群众口中流传的顺口溜虽语言朴实,却有着深刻的道理。

      让一个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外债100多万的贫困村,“村民上访不断、队伍人心涣散”的落后村,在11年里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全省闻名的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党委和村级组织的带头人林青远,是如何做到的?

      镜头推回到2005年4月17日。这一天,陈家店村民迎来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让群众有奔头儿、有劲头儿,成为他们的主心骨”,这是林青远及新一届村班子的首要任务。定规矩、立规范,凡重大问题必须要拿到村班子和村民大会上集体讨论。这是村党委一以贯之的原则。

      陈家店村原有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往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是村党委必须研究解决的大课题。村党委根据全村现有基础和产业发展趋势,大胆提出了建设“东北小华西”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构想。

      在村党委的领导下,采取股份制形式,先后创办了空心砖厂、新型墙体材料厂;引导村民组建了生猪为主的“众一”畜禽养殖、蔬菜生产、农机生产等3个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畜禽养殖合作社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蔬菜合作社入股农民发展到401人;全村及周边2000公顷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村党委牢固确立党组织在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尝试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立了“村党委+合作社+公司”的“1+2”村级党组织建设新模式,使党的组织网络与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网络很好融合起来。近年来,全村各产业党支部共培养发展青年党员17人,其中有6人担任了村组干部。每年初村党委都组织有能力的党员签订党员承诺书,明确带富帮扶任务。几年来,全村党员共承诺服务事项310件,全部兑现。

      村民靠啥富,用活土地是出路。2011年,村党委大胆推进土地流转,以每公顷土地1万元租金,先后从合作社农民手中流转土地300公顷,引进沈阳一家花卉公司建立了占地10公顷的生产基地,开发花卉项目。村民除流转土地租金之外,还可以进入基地打工。为适应村发展的新需求,村党委大胆推进组织创新,成立了农安县“众一”农业发展集团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4000多万元,401户村民入股资金达到1200万元。

      穷怕了、乱怕了的陈家店村敲开了幸福之门,踏上了康庄大道。2015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811万元,农业产值23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00元,村集体固定资产7000万元。

      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村党委管住“钱袋子”,把每一分钱都花刀刃上。2012年以来,村里修建了水泥路、砂石路,完成了村路绿化,还有休闲广场和漂亮的景观带;居民楼二期工程建成,可入住农民1170户,全村90%以上村民由平房住进了楼房。在这里与城市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干净整洁的村卫生所、农民夜校和农民书屋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将村小学合并整合到镇中心小学,由村里购买了两台新客车,专门负责接送学生。

      陈家店村有党委班子这个“强堡垒”,小康道路已铺平,打造休闲、观光、旅游一体的幸福村、富裕村、文明村的步伐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