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局部有所好转总体不乐观

15.04.2015  09:35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4月14日表示,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局部有所好转,但一些地方问题比较突出,且有加剧趋势。张桃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污染种类多、分布广,今后国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介绍,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在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农业畜禽粪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张桃林表示,化肥使用这几年比较多的是果树和蔬菜,果树和蔬菜这几年面积扩展较快,施肥量比较高,而且超出了安全水平。他表示,今后我国将围绕节水农业、化肥农药使用规模控制、养殖污染防治、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秸秆资源化利用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六方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

 

问题1: 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成农产品质量“隐形杀手

 

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此前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专家指出,“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形杀手”,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疑虑。“除了工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引起的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

 

例如,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的酸化,进而会诱发土壤重金属离子活性的提高。数据显示,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难病症的患病风险。骨痛病易发生在镉污染地区,以周身剧痛为主要症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并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造成肾损害,患上骨痛病,成为当时震惊全球的公害事件。

 

措施:对已受污染的地区 农业部将实施分级处理

 

当前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总体以轻度污染为主,可防可控。”农业部有关人士指出,中央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问题,农业部将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启动重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密调查和农作物与土壤的协同监测,切实摸清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底数。

 

据悉,对于已经受污染的地区,农业部将实施分级处理。在轻度污染区,通过灌溉水源净化、推广低镉积累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改变农艺措施等,实现水稻安全生产;在中、重度污染区,开展农艺措施修复治理,同时通过品种替代、粮油作物调整和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等方式,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