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 夯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基础

15.08.2016  09:35

  近年来,吉林省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抓重点、破难点,打基础、提能力,现代农业建设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开局。

  一、突出规划编制和实施。一是抓规划编制。科学编制《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总体定位是打造“粮食主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长春市和其它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抓规划落地。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集中抓标志性、关联性、引领性重点任务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三是抓示范先行。将全省1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长春市的德惠、九台、双阳共14个地区,确定为先行区整县推进,省政府与这些重点县签订责任状,并纳入绩效考核。

  二、突出种植业结构调整。一是在哪调。总体考虑是“中部稳定提升、西部保护挖潜、东部转型增效、城郊提档升级”。主攻方向是调减西部易旱区和东部冷凉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二是谁来调。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加销融合,带动农户自愿参加。三是调什么。重点调减籽粒玉米,改种大豆、水稻、经济作物、饲草作物、鲜食玉米和蔬菜、食用菌等作物。四是怎么调。坚持政府指导、市场取向、农民自愿、社会参与,帮助农民找市场、签订单、送技术、给支持。今年籽粒玉米调减332.58万亩,经济饲料作物增加163.4万亩。

  三、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的目标是,从今年开始每年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五年新增1000万亩。一是抓事权整合。本着“渠道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分散在发改、农发办、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共33亿元,集中投向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抓集中投入。将项目和资金向14个现代农业示范县集中、向水田集中、向集中连片耕地集中,部门资金向同一片区集中,“十三五”规划资金向前两年集中。三是抓配套推进。加强田网、渠网、路网、林网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排灌、土壤培肥和农机作业能力。四是抓责任落实。将高标准农田纳入永久性基本农田、县级政府重点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建管责任一抓到底。五是抓有效工期。重点抓住春秋两个有效时段,既保工期更保农时。今年计划建设209万亩,现已投资20.58亿元,开工65万亩。

  四、突出机械化服务方式改革。一是抓整省示范。启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行动,粮食主产县整县推进,非粮食主产县重点产粮乡镇整体跟进。二是抓补贴方式改革。从2014年开始,实行普惠制敞开式补贴,重点向产粮大县、新型主体、农机作业薄弱环节和大马力机械倾斜。三是抓大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重点培育全程农机化大型服务主体,去年支持建设46家,今年支持建设230家。

  五、突出信息化提升。一是抓进村入户。我省作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试点县达到7个。建成标准化村级信息服务站2800多个,覆盖面达到60%,力争明年实现全覆盖。二是抓平台。整合12316三农服务热线语音平台、短信平台、媒体平台和远程视频平台,实现运营商全方位接入。建成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与水利、气象等系统共享。三是抓电商。先后建成好汇购、淘宝吉林大米馆、京东吉林特色馆和开犁网等电商平台。今年建设开犁网店3000家,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

  六、突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是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从去年开始,研究制定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办法以及7种配套文书,与省农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在延边、梅河口、公主岭启动试点,今年扩大到39个县。累计发放贷款2354笔8.57亿元,抵押面积54.84万亩。二是探索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将国家和省提高的保费补贴,重点向产粮大县倾斜,降低县级补贴比例。玉米、水稻每公顷保额提高1000元,大豆、花生、葵花籽提高500元。

  

   

  今年开始,我省每年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五年新增1000万亩。(丁晓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