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新境界——第十四届长春农博会掠影

19.08.2015  13:48

      核心阅读

      第十四届农博会上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亮点频出,不仅仅让参观者开阔视野,也为推进吉林农业对外开放提供了机遇,更是对吉林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示范和启迪。

      立秋过后,吉林农业迎来了最美好的季节。

      8月14日,第十四届长春农博会开幕,一曲诠释现代农业升级版的豪情乐章在这一天激情奏响。

      在展示众多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同时,农博会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她也为我们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全新境界,展示了科技与智慧同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之后,所创造出的新的发展业态。

      新动力

      大开眼界的科技“盛宴

      长春农博会开幕当天,包括防雹炮、直升机在内的30余套高新装备“重装上阵”,让游客们大开眼界。本届展会共吸引榆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松原市天航农用无人机装备有限公司等9家航化作业公司参展。

      参展商苏前富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民开始寻找更高效的农机,在植保方面,直升机、农用无人机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今天上午就有5个合作社的理事长约我在农博会后去做现场演示。”苏前富说。

      农博会上,类似无人机这样的科技含量高的机械设备是种粮大户们的“新宠”,而更科学、更快捷的耕种方法则像是一场“盛宴”,令人赞叹、惊艳、回味无穷。

      将废弃的下水管道进行改造,就是“绿色梯田”。无土栽培展示区技术员赵寒冬打开由下水管道改造而成“梯田”侧门,粗壮的西红柿根系遍布其中。“这里采用循环喷雾方式为蔬菜提供养分,产量是普通种植方式的3倍以上。

      57岁的李喜双是榆树市土桥镇孟家村农民,大棚种植蔬菜十多个年头了。8月15日,他到农博园参观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多元生产棚”。

      “这个大棚真好,阴面阳面都用上了。”把大棚的每个角落、每处细节都仔细看了一遍之后,李喜双说,“在农村,温室只用上了阳面,从没考虑过阴面怎么利用,回去我也琢磨琢磨,怎么把现有的大棚改造一下。

      这种“多元生产棚”,采用双面菜菇一体化高效种植技术,阳棚种菜为阴棚遮阴,阴棚种菌为阳棚保温,充分利用阳棚蔬菜喜光、喜温和阴棚菌菜喜阴、喜湿的不同生长特点,实现一棚两用、多元生产,达到节能降耗、节本增效、互利共生和生态循环作用。

      我省是农业大省,重视良种的科研研发,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农博会的平台,如何让良种在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吉林省军育种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几位农民对军育535的种植样本兴趣浓厚。“这是2012年审定的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概需要125天,产量高,抗病性好,粮食质量也高。可以把产品介绍拿回去看看。”展区的销售人员详细地介绍着。

      本届展会改变了以往农博会自选品种、自己种植的展示模式,采取省内玉米种子企业提供品种,农博会种植的模式。吉林玉米种子行不行,产量高不高让农民自己看。

      今年农博会上,各式各样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也让参观者耳目一新。由省农委和吉林移动联合打造的“易农宝”手机APP,内容涵盖农业专家指导、农资价格行情、防治病虫草害、测土配方,甚至到医疗服务,全部通过一个软件实现。还有12582语音短彩信服务平台,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和农村管理等各个领域。

      从温湿自控的菌种生长间,到水肥一体的水培车间,从立体养殖、立体种植到应用信息化的各类农业栽培技术,展会处处彰显农业生产的“高精尖”,这一场现代农业的装备“盛宴”,展示出的是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的丰硕成果,让参观者零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

      新格局

      日益清晰的产业路径

      吉林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这已经成为众多农业企业的共识。

      在农博会上,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展示出产业化发展的丰硕成果。通过这些展示,记者发现,努力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吉林农业的产业路径日益清晰。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第一届到第十四届,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年年都有新变化、新产品。在本届农博会上,天景公司生产的“天景大米”加入了“松花江大米”家族,摆在展区的显眼位置。在企业的主展区,新开发的“玛咖”功能饮料受到消费者青睐。

      天景公司董事长曲广深说:“按照‘转型升级’的战略,天景要争当‘发展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实现由‘绿色种植’向‘有机种植’、由‘休闲食品’向‘功能食品’、由‘传统营销’向‘网上营销’、从‘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服务贸易型企业’的转变。

      无论是新产品、新工艺,还是新吃法,天景公司持续领跑行业。如今,天景公司又开辟了全国销售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布局。“打造自己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叫得响的玉米品牌,这是我们的目标。”曲广深说。

      如何以产业化发展为格局,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很多参观者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到农博会,向行业龙头企业“取经”。

      展会期间举行的多个论坛上,来自全国玉米研究领域的专业学者围绕玉米产业发展趋势、玉米产业投资方向、科研成果转化等焦点、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8月14日上午,农博会刚刚开幕,吉林恒昌集团的展位前就聚集了很多游客。今年,恒昌集团带来了新产品“玉米黄金米”,形同大米,具有大米的口感,玉米的香味。忙着煮粥的阿姨告诉记者,一上午她已经煮了6锅粥供游客试吃。记者也尝了尝,软滑香糯,有着浓郁的玉米味道。

      在玉米产业展区,省内外80多家玉米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博览会还通过玉米文化、科技及玉米“云商城”展区、玉米高新技术产品展区、国际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等六大展区,集中展出了我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新产品、新科技、新成果、新设备。

      记者在公主岭产品展区了解到,公主岭市玉米深加工已形成全产业链条,包括玉米秸秆发电、玉米芯加工糠醛、玉米须生产龙须茶、玉米浸泡水生产医药中间体等;拥有黄龙ydc牌淀粉、中粮生化牌淀粉、新怀德牌白酒等3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

      新状态

      悄然改变的经营体系

      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他们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众多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们来农博会在考察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更是在发现商机,寻找“灵感”。

      早在农博会开幕前,一场线上的农博会就开始了。8月1日,农博会微商城的线上销售也开始启动。

      “通过点赞、销售,让参展商、购买者、观众都参与进来,从招商到销售都在网上进行,打造不落幕的网上农博会。”负责这项工作的北京聚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云介绍,在农博会开幕前,农博会网上交易平台已经有50多万人关注,通过线上市民海选和销售PK赢取农博会展位,网友投票选出了最喜欢的前5名企业及销售前15名企业。

      通过网上招商,网友可以选择商家参展,企业自身宣传的模式,让更多市民通过网络与展会互动起来。

      通过线上招商、线下体验,整合成一个永不落幕的线上展会,随时都可以把先进的理念、技术,优良的产品不间断地提供给农户、企业和市民。

      网上农博会,这是一种尝试。这种理念,也给新型农民们以启迪。

      在长春市双阳区的展位里,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晟华合作社理事长李华靓正在向参观者进行演示,通过手机“双盛古稻”客户端,可以订购不同的生态鸭田米套餐。客户通过客户端能够在公司提供的电子地图上认购土地位置和面积,随时可以通过微信和邮件了解到水稻长势和稻田的图文信息。

      去年4月,合作社成立了吉林双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鸭田米生态种植、私人专属订制以及推广家庭农场体验。今年,合作社近九成的生态鸭田米实现了私人订制种植。李华靓介绍,公司现在采用“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主要对象是全国范围内的中高端消费群体,为客户提供土地订制、生态鸭田米订制、饮食文化推送和水稻种植技术咨询等服务。

      这几天他收获很多。“同行在一起讨论怎样发展更成熟的‘鸭田共作’技术,讨论怎样打造互联网生态有机米订制的全链条产业。”他趁着参加展会的机会,和其他种植大户交流,碰撞出了很多新点子。“参加农博会,不亚于一次‘淘金’。”李华靓兴奋地说。

      在大田种植区,玉米、水稻等高光效技术引来农民驻足观看。“农博园里的庄稼地怎么长得这么好?种了啥品种,温度光照怎么能人工控制,品种到哪引进来,我都关心。”德惠市大青咀镇新兴村农民宋传洪说。他经营了一家种植合作社,种植规模45公顷。现如今,采用哪种抗旱技术是他们今年关注的热点。宋传洪说,种地就是要比别人多增产少花费,才能让人信服。

      金秀吉来自龙井市东盛涌镇仁化村,是一名家庭农场主。“我计划建一个特色农业采摘园,看看有哪些新奇特的技术可以引进。”8月16日,他在园区里转了整整一天,随身的手提袋里装了厚厚一摞资料。最让他感到心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他头脑中已经有了更细致的构思。

      从科普大集、农民致富讲堂,到农资展区、动物展区,再到植物园、菌菜基地……看到的是农业成果,寻觅到的是致富信息。今天,为期10天的农博会已经过半,展会还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