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实践——农博会记者观察之二

15.08.2016  11:05

      从自动给水滴灌、自动给料,到生态智能生产、e养殖,农博会上农业种养殖仅仅展露农业信息化冰山一角,却让人憧憬着它的无尽未来。

      从展台外观看一个企业,看得见的往往只是光鲜的产品。用杂粮杂豆摆出“沃野”品牌,展示杂粮等商品的农安县庆国农牧专业合作社,更加注重用信息化提升企业“内功”。今年5月合作社位于万顺村的电商村店开业。也是今年,他们开始与溯源公司合作,以每个品牌每年2000元的费用申请溯源码,时时上传基地水稻、生态鸡和蛋品信息。并于今年开始申请水稻绿色认证。除了建品牌,他们还组织200多合作社社员,进行200多公顷胶质玉米种植,与社员开展订单合作,生产上请农大专家定期指导。“现在消费者注重食品安全,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得适应信息化。”合作社负责人徐国强说,虽然公司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上设备及信息化投入年年递增,农产品经销属微利经营,但为了“线上线下”两翼发展,必须迎头赶上。

      农业物联网从一粒种子开始,对生长、采摘、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摆上餐桌进行全程记录,形成可追溯的“履历表”。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农业生产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推进生产方式创新。这些应用推介,在农博会上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北京兆维电子公司无线专网通讯系统通过易养殖平台进入我省部分中小养殖户。公司销售经理孙路说,应用这套系统,冬天通过视频管理待产母猪和仔猪,缩短滞留圈舍时间。另外,采用远程视频软件、摄像机、机器人等先进信息采集和控制方法,上可入云端,下可入奶液。该公司的产品已进入冷链环节,控制运输奶制品的温度。

      从2011年开始走进村屯的开犁网,由于目前已建村站3000家,成为一条推广农业技术的途径。“今年通过开犁网销售到农民手中的单独配方化肥达1.2万吨。随着村站网点逐步完善,将在传递农业信息、搭建供需平台等领域发挥出作用。”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孙英霞说。

      当前,我省农业信息化成效初显,谁抓住这个关键,谁就抓住了农村发展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