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无力饲养 养蛇女人送走十几条“蛇孩子”

13.04.2015  10:28

  她是一名在普通不过的农妇,却和老伴一起养了二十几条蛇,2008年《农妇与蛇》上了新文化报,养蛇的女人成了明星,省内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几个节目组和湖南卫视都到他家拍纪录片。那时候,老两口称这些蛇是蛇孩子,想叫闺女就是闺女,想唤儿子,就是儿子。

 

  七年后,老伴病逝,农妇改嫁,蛇放生,却有两条,说什么也不肯走……

 

  三间草房里的蛇孩子      

 

  王桂珍,62岁,四平石岭人。

 

  到达四平市石岭镇时,已经快12点了,通往赵家沟的盘山道两侧都是山。这里的蛇不少,但能遇到蛇,并不多见,王桂珍曾经说,自己只是赶巧儿都遇到了。后老伴儿张权宁愿相信,这是她跟蛇的缘分。

 

  进了村子,打听养蛇的女人,地里埋头干活的村邻向东一指,“那三间草房就是他们家。”放眼望去,草房仅此一座。

 

  车在门口,张权腰板儿直挺缓步走过来,他腰不好,重活干不了,开春种地,都是儿子帮忙。只是家境不好,孩子们能帮上的就这么多。小院里,一只小狗汪汪叫着,王桂珍忙手里的活,抬头看了记者,有些诧异。虽然老太太天天盼望着有媒体采访她,帮帮她养蛇孩子,可真来了,“又有点不敢相信。

 

  房子很老,左边厨房,右边一铺炕,报纸糊棚,砖头压着窗台的塑料布,开着门,冷得大家直扯紧衣怀。

 

  屋子里光线很暗,炕梢儿一堆破衣服摞起高高一块,上面放了一个扎紧口的丝袋子,袋子上密密麻麻小孔。天冷,为了给蛇保暖,就把炕垫暖和些。三两下打开袋口,屋子里的记者后退几步,一个蛇脑袋探了出来,这就是他们的蛇孩子。

 

   山上拎回了2米长的蛇

 

  王桂珍轻声唤着“宝贝儿,来客了,来救你们了。”安静的袋子里传来簌簌声,丝袋子口卷起,一条蛇直挺着身子向记者望过来,屋子里的男人们下意识往外逃,被夫妻俩叫住,“没事,没事,我们这村邻都敢摸他们,不咬人,真的。”看着还是让人脊背发凉。

 

  女人从袋子里拎出一条,身子足有两米长,这条蛇王桂珍嫁到张权家,在附近的山上救下来的。

 

  2014年9月时,老张还能干活,某天中午,他没回来,她往山上走,想过去看看。村里邻居跑来找她,说在山上看到一条蛇,不像本地的,不知道有没有毒,没人敢碰,叫她去捉。

 

  “现在村里出现蛇,他们不打,就找我,知道我敢碰,蛇还不咬我。”那蛇身上一个大口子,盘在路边不动,黑灰色的身子,确实不像本地的。王桂珍拎着就回了家,用酒和盐水给它清理伤口,再用抗生素消炎,没多久,破损的地方长好了,只是留下好大一个疤。

 

  可天渐渐冷了,想放回山,怕是会冻死,她犹豫了一下,留下了它。夫妻俩猜测,这蛇可能有人拿到附近放生的。张权接过来蛇,也接过话头儿,“这附近山上蛇很多,贴树皮、黄花松儿、野鸡脖子、土球子……她养的黄花松儿算是比较温顺的。

 

   老人和蛇就如母子

 

  王桂珍继续掏,一条黄色花纹的蛇也有将近两米长,被拎了出来,“这是我家老五,放了不知道多少次,每次都自己跑回来。”然后对着蛇,温柔地说,“闺女啊,妈对你好不好?把你们个个养得白胖,自己啥也舍不得吃,来来,勒一个。

 

  那蛇就像小孩一样,目光柔和,尾巴沿着王桂珍的手臂向上盘,一圈圈搭在一起。贴脸,亲吻,她说怎样,它就怎样,让人差点忘了那是条蛇。前些天,那条毒舌蜕皮,喂水一口没喝。担心它渴,她把开水放凉,又端了过去,蛇盘在她身上,头探到水边,贴着水皮儿,嘴一张一合咕咚咕咚喝水。

 

  袋子里还有一条安静呆着,是王桂珍家的老六。名字都是根据捡到先后顺序排下来的。三条蛇10天吃一次肉,一次20多块钱。只吃瘦肉,王桂珍把肥肉炖菜,瘦的给他们吃。三四天喝一次水,她准备的是白开水晾凉。虽说家里像样的物件一样没有,三条蛇吃肉却管够儿。

 

  “他们都是冷血动物,可他们也有感情。”王桂珍说这话时,张权只是笑,他不怕蛇,当初她丈夫尿毒症没了,儿媳妇把她介绍过来,女人开口第一句就说“我养狗,养蛇,不能不养,你害怕不?”他从小在山里长大,虽不养,但不怕。就这样,她带着两条蛇、一条狗就嫁了过来。

 

  卖石头买肉去养蛇

 

  说起改嫁,王桂珍脸上皱纹堆得特别深。

 

  年轻时,她算是个倔人,对象看了不少,没有相中的,一直到了32岁,遇到会扎牛马的黄长江,俩人就结了婚。两口子没房子从辽宁搬到吉林,靠采山菜,蘑菇卖钱过日子,叶赫镇有影视城,她卖山野菜,他做些根雕,画些画。日子过得不错。

 

  后来,经常救蛇,两口子开始养。村子里的人都躲着他们。那时候,俩人有个养女,总怕蛇伤到孩子,黄长江不大同意养。谁知道,后来,孩子也不怕了,还跟着一起养。再后来,孩子大了,结婚去了外地,老两口一年就靠山货维持20多条蛇的吃喝。

 

  2010年,老黄病了,尿毒症。

 

  王桂珍把钱全花在了丈夫治病上,实在没钱时,她去河边捡透明的小石头,去旅游区卖,给蛇孩子买肉,给老黄看病,“都是生命不能让他们饿死了。

 

  知道他们日子过得不好,以前采访过的记者们都给他寄钱,太原有一位姓陈的读者,蛮心疼老太太,两次给他们汇了3万,一家人多亏了这笔救命钱。

 

  但,她的努力没留住老伴黄长江,2012年10月,他走了,临终前劝她,“要是就剩你一个人,蛇没法养,就放他们回山里吧。

 

  身体越来越差  要把众蛇放生

 

  转年五一,天暖和了,王桂珍对着蛇孩子不知道说了多少话,流了多少泪,终于狠下心,背着他们进山,一条条放生。

 

  谁知道,没几天,回来了六七条。“它们不走啊,这些年都有感情了。”她又背着它们进山,往更远的山里走,希望他们不要再找回来。

 

  可是,老五和老六,两条黄花松儿蛇还是找了回来,不管她怎么送,都能找回来。

 

  连村里的人都说,“黄嫂子别送了,我们也知道你怕他们出来吓到我们,可这蛇离不开,我们也不害怕,养着吧。

 

  就这样,她带着两条蛇孩子嫁到了这四十公里外的石岭镇。

 

  这两年,张权的身体也不好了,王桂珍把钱都拿出来给他看了病,自己的冠心病也越来越严重,她一边亲着蛇一边红着眼睛说,“等山上的杏花开了,我就送你们走,走吧,妈养不了你们了。”说完,用粗糙的手背不停擦着眼睛。

 

  寻人启事

 

  16年,很多人在《新文化报》上拥有一个共同名字———新闻当事人,特定时刻成为公众人物,TA的人生或多或少发生改变。多年后,渐渐失去他们的消息,我们想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

 

  现在,新文化向所有读者发出“寻人启事”:寻找往年重大事件新闻当事人,如果您是被报道过的那个人,或者您有他们的消息,请联系新文化。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新闻当事人信息,可以关注微信订阅号:gandongjilin。  (金凯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