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烟具收藏第一人李怀珠 烟具收藏界三甲

19.02.2016  14:18

李怀珠

清咸丰皇帝御赐旱烟袋

各式烟具

杨靖宇烟袋复制品

  在烟草行业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李怀珠其实早就戒了烟。“当初不戒烟病就好不了,这都戒了快20年了。”63岁的李怀珠称,戒烟纯属无奈之举。

  不过现实却是:李怀珠是较为专业的“非著名”烟草行业研究者,主攻关东烟具收藏。9000多件藏品让其跻身中国烟具收藏界三甲。

  没有继续享受吸烟的乐趣,李怀珠却发现,每个烟具背后掩藏着的是细微的历史碎片。这些历史的作品或曾代表皇家,或代表商贾,或代表那些已经走远的关东枭雄。这些保存下来的烟具从另外一个角度见证着关东的过去。

  2月17日,记者来到蛟河采访了李怀珠。

   遗憾催生收藏

  1999年4月,江苏常州人戈小兴以收藏92400余种烟标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彼时,其保存的烟具中的珍品、孤品在收藏界引起了轰动——而有些藏品来自东北地区。

  众所周知,与“东北三宝”并称的还有“东北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可见,东北的烟风曾盛极一时。“见怪不怪,就没人在意了。想还原当初那段历史,烟具都让他(戈小兴)收藏走了,咱们地界上以后就没地儿找这东西了。”李怀珠说,这挺让人遗憾的。

  遗憾还在于,李怀珠当时已跻身于烟草行业,后知后觉让他觉得责任重大。

  1993年,不到40岁的李怀珠从供销社调任蛟河市烟叶公司,历任生产科科长、办公室主任、业务副经理。“在烟草行业干一回,也想留下点历史资料。”李怀珠决定自己出手。

  此时,他手上已有两件传家宝:一件是爷爷用过的烟具,一件是大姨留下的烟杆。李怀珠给其贴上了藏品标签,1号和2号。此后,李怀珠着手四处搜集各类烟具。

   烟草里的历史

  工作给李怀珠提供了便利,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烟农。烟农的只言片语绘制成了碎片化的口说历史。

  在工业规模化生产卷烟之前,旱烟在关东大地上有着无可厚非的历史地位。在我国北方,抽旱烟的烟民还曾以能抽上一袋“漂河烟”而感到荣幸,其产地便位于目前的蛟河市漂河镇。

  《盛京通志》记载:烟东北三省俱产,唯吉林省极佳。而漂河镇的寒葱沟村塔头沟屯,是史书上记载的“汤头沟”,其生产的烟叶被指定为皇帝专用的纳贡品。庙堂之上的物件,在坊间自然有着崇高声誉。这些史料直接证明“漂河烟”曾盛极一时。

  李怀珠发现,烟具、烟叶和其他历史藏品一样,记录着过去时光。

  李怀珠上过大学,他和普通的民间收藏家不一样,他会对收藏到手的烟具进行考据,而后对照历史时间线。“历史是纵轴,历史人物和历史物品是横轴,一对照历史就还原出来了。”李怀珠有着朴素的历史观。

   机缘巧合得一皇家烟袋

  机缘巧合,李怀珠得到了一个皇帝御赐的烟袋锅。该烟袋锅为银制,带着挂件,做工精致。

  “这是给女人用的烟具,男人用粗烟杆,女人用细烟杆。”在李怀珠的口中,关东地区有着“说道”和禁忌颇多的大段历史:烟杆的长短象征着辈分;烟嘴的材质象征着身份,玉制显示尊贵,玛瑙则更显高人一等;账房先生用江南地区传来的水烟;农民用的烟杆材质必须是耐用品种;崇尚文雅的公子哥,会把烟杆进行打磨,而后像把玩文玩一样,烟杆会被手打磨得顺滑……

  这个皇家烟袋自然来历不凡,其象征着皇室的尊贵,也代表着天子的情感。

  道光十一年,道光皇帝迎来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后来即位的咸丰帝。其出生后,天象官认为,咸丰需要由“龙兴之地”的长白山松花湖沿岸的奶妈来带养,这样才能少病少灾。

  按照天象官的指引,当时住在桦树林的臧妈妈获准入宫。臧妈妈一直带养着咸丰。待其19岁登基时,臧妈妈出宫返乡。但咸丰皇帝不忘当初的养育之恩,执意将臧妈妈接回皇宫。

  后来,臧妈妈思乡心切,再次决定返回故里。临行之前,咸丰皇帝送给臧妈妈一套银制酒具、一个烟袋锅,还有不少茶叶绸缎。臧妈妈活到60岁去世,烟袋锅等物件散落到几个侄子家中。二侄子的儿子在蛟河市教育局工作,他将这个皇家烟袋送给了李怀珠。

  为了标志和纪念,李怀珠考据出了其历史。

   英雄杨靖宇的烟袋

  皇家历史对坊间百姓来说往往属于“传说”——只能口口相传,其生活细节只能凭空想象。

  在劳动效率低下的过去,烟曾是奢侈品。奢侈品的周围,往往也能挖掘出历史的痕迹。

  李怀珠认为,烟盒和烟袋也极尽阶层划分之能事——烟盒的材质,如果是铁制,一般是地主家使用;用藤草编织的是家庭富裕人家;用纸糊的,则是穷人家庭。

  同理,装烟丝的烟袋也是如此。李怀珠当初曾花费两个月的工资买来一个狍子皮缝制的烟袋,其制作工艺和材质已属于孤品。“用牛皮和羊皮缝制的,肯定没这个尊贵。”李怀珠说。

  不过,有些人的存在则打破了阶层划分,因为有些历史注定属于英雄。

  几经辗转,李怀珠还曾淘到过抗联英雄杨靖宇生前使用的烟袋。这是一把短烟袋,看上去结实而便于携带。李怀珠说,烟袋从气质上看就像军人。

  蛟河地处吉林东部半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前沿地区。杨靖宇曾带领抗联战士钻密林、住山洞,饥一顿饱一顿地战斗在关东大地。

  不过杨靖宇每次路过漂河,都要带上几把漂河叶子烟,战斗闲暇时会抽上一袋。

  因为漂河烟,抗联战士还制作了顺口溜:战友相见先敬烟,互致问候道个安,品袋漂烟情常在,抗战胜利再相见。这是英雄们乐观而悲壮的诗篇。

  一次,抗联战士夜宿一村落,半夜时分遭到日伪军的偷袭。战士闫洪由是当地人,他带领战友从后山钻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作为奖励,杨靖宇将这个烟袋送给了闫洪由。

  此后,李怀珠得到了这个烟袋,还将其收藏在了蛟河市烟叶公司。

  李怀珠认为,这个烟袋的“分量最重”。

  李怀珠有时会觉得时光匆匆,漂河烟和其他历史事物一样,在时间的河流中静静流淌。漂河烟比较冲,但是回味很好。原来的北方人就好这一口。漂河烟叶曾远赴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时移世易,人们的口味也在起着变化。

  “但是历史是不会变的。”李怀珠说,原来发生过的事,也不会变。他会继续研究烟草、收藏烟具,机会成熟时,计划开一间烟具博物馆。(江城晚报记者/石洪宇 张雪/文  石洪宇/图 编辑/王晓杰)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