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关注消费贷款流向:部分银行开始自查

28.09.2017  20:44
银行出手严控消费贷流入楼市 /视觉中国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银行出手严控消费贷流入楼市 /视觉中国

  数据显示,2017年1至8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幅超过60%。有迹象显示部分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中国央行会同银监会日前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指导银行规范个人消费贷款,防止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着手清查消费贷款流向。

   数据显示资金流入房市

  今年以来,伴随去杠杆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频频加码,商业银行房贷业务逐步收紧,居民中长期增量贷款增速得到控制,但与此同时,居民短期消费类贷款却出现快增。

  数据显示,2017年1至8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833亿元,增幅超过60%。而仅仅8月份,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就达2165亿元,环比增加1094亿元,占新增信贷的比重环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20%。国金证券分析师表示,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之下,8月居民消费增速却呈现下降态势,“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从A股上市银行2017年中报来看,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款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平安银行上半年消费金融余额达2770.90亿元,同比增长255.49%;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80.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30.37亿元,增幅110.66%;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840.77亿元,同比增长31.19%。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房贷收紧,今年以来确实有人在以“消费贷”之名行“房贷”之实。而这种“挪用消费贷”的行为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日前,中国央行会同银监会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指导银行规范个人消费贷款,防止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着手清查消费贷款流向。9月上旬,深圳、北京两地监管机构陆续针对辖区内银行发布自查通知,要求加强个贷用途管理,严防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

   部分银行开始自查

  据了解,在监管部门的关注下,部分银行已下发通知要求缩短消费贷最长贷款期限。一般来说,消费贷款的贷款年限为1至10年,各行间贷款金额差异较大。据了解,目前,工商银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期限2年,额度为600元至80万元; 建设银行单户贷款额度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中国银行“中银E贷”单笔用款期限最短1个月,最长1年,支持提前还款,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

  此外,有媒体报道,部分银行已着手向消费贷客户征集贷款用途证明材料,其中包括:货单、发票、合同、转账凭证等。

  据悉,北京多家银行要求贷款20万以上额度客户需要补交材料。而多家股份制银行表示,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的情况已经出现,所以在资金流向以及贷后回访等流程中将加大力度,严格杜绝消费贷另为他用。

  据了解,招行已向办理e招贷的客户群发客户短信,其内容为:要求客户于2017年11月30日前上传e招贷资金的相关消费凭证。北京某家银行也要求客户在9月底前提供发票、收据、转账凭证、合同、货单等材料,否则将根据监管要求提前收回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自查难度较大,如果客户取现,或者多次转账,或者跨行转账,贷款行是无法核查到底的。因此,发现违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