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布“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

23.10.2015  10:23

  中国吉林网10月22日讯    今天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对外公布。

 

  总体目标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长春市和其他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发展方式上,要以工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以粮为基础、农牧结合、粮牧特加并举、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新模式。并全面增强粮食生产、产业协调、科技创新、信息化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改革创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农业金融服务等八个能力。

 

  区域布局

 

  在区域布局上,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为主,重点打造以长春市和其他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为点,沿302线(珲乌)、102线(哈大)双带拓展,推进中东西三个区为片协调发展,形成“点上率先突破、沿带辐射拓展、面上全面推进”的发展格局。

 

      建设体系

 

  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将重点建设三大体系。其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是发展粮食生产、现代畜牧业、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种业和农产品流通业;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重点是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全程机械化、科技创新、农业生态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多种经营融合发展、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重点任务

 

  《规划》中围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水利现代化、现代畜牧业、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种业、“互联网+”、科技创新与应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社会化服务体系、气象为农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农村金融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20项重点工作,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广大农民家庭粮食生产机械化,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万人等目标。

 

  相关链接: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0项重点任务

 

  1.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三权并行分置”试点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到2020年,基本完成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任务,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分别达到5万、6万和400家以上,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到40%以上。

 

  2.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到2020年,基本实现广大农民家庭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3.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发展饲料作物推进以养定种,开展玉米大豆轮作试点、建设杂粮杂豆基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城郊设施农业。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面积500万亩。

 

  4.建设高标准农田。整合现有项目资金,加快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和黑土地保护,推进节水增粮项目建设。到2020年,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

 

  5.水利现代化。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完善农田灌排工程、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水利。到2020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000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6提高到0.6。

 

  6.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以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统筹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建设国家食源性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到2020年,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6%。

 

  7.发展壮大园艺特产业。打造东部、中部、西部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重点推动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长白山山珍食品等五大特色园艺产业振兴发展,推动园艺特产业由优势产业加快转变为主导产业。到2020年,特色园艺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

 

  8.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构建粮食、畜产品、园艺特产业“三大”精深加工板块,重点推进玉米、水稻等“十大”产业链建设延伸,壮大领军型加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聚集发展。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

 

  9.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加快推进现代种业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公益性育种与商业性育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 “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力争有1—2个企业进入全国种业前10强,玉米自育品种在省内种子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到35%以上。

 

  10.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组织实施物联网农业示范项目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到2020年,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管理及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全省60%以上行政村。

 

  11.增强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到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达90%以上,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增长贡献率达到6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12.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管理,完善职业农民管理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培育一大批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万人。

 

  13.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和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经营性为主体,公益性为支撑的农业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达到3.5%。

 

  14.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强化农业现代化的服务能力。到2019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信息化共享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体系。

 

  15.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力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

 

  16.加强市场建设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快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培育创建,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打造一批优质品牌农产品。到2020年,重点培育大米、杂粮杂豆、人参、鹿茸、食用菌等知名区域公用品牌50个,企业品牌200个、产品品牌500个。

 

  17.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适应“三农”需要的新型金融组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到2020年,逐步建立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18.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各类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科教以及其他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定向加工原料基地占适度规模经营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40%以上。

 

  19.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2020年,完成3000个左右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创建美丽乡村300个,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100万户。

 

  20.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推动全省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拼生态拼环境向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变。到2020年,全省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农作物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实习记者/路丰源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