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林业有限公司面对 “停伐” 大考运筹转岗分流决胜绿色发展

06.11.2015  11:22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这是今年4月1日国家全面停止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长白山森工集团及各分、子公司决策者们必须面对的考卷。

  面对“停伐”大考,安图林业有限公司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大胆探索、科学谋划,在延边林业打响了职工转岗分流、工作重心向林场转移的第一枪!他们率先对汽运处、贮木场、天保大队、东盛木业有限公司和木材检验站等地区单位职工进行了转岗分流,增加了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人员编制,建立规章制度,三道、东明、长兴、梨树、屯田、岛安6个林场共接收分流职工326人,职工队伍由原来的344人增加到670人。公司还争取国家政策资金3700多万元,对6个林场的家属区进行了改造,自筹资金300余万元改善了林场办公环境,使各林场的场容场貌焕然一新,全部建成了美丽生态林场。

   人往哪里去?326名职工转岗分流进林场

  告别了斧与锯、企业怎么做、职工怎么办、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面对这一个个难解的考题,安林人不等、不靠、不观望,他们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迈出了林业“停伐”新常态下改革转型的重要一步。

  今年8月,董事长崔文植、党委书记金富坤带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早转型、早发展,晚转型、晚发展,不转型、难发展”的经营理念,大胆探索、科学谋划,经过董事会认真决策,由总经理李兵臣组织、副总经理们具体实施,在全州林业率先对汽运处、贮木场、天保大队、东盛木业有限公司和木材检验站等地区单位进行了撤并和分流,富余职工全部安置到基层各林场,这样既充实了林场劳动力,又解决了转岗职工的去向问题。

  当被问到为什么安林敢于率先作出这一决策时,董事长崔文植这样告诉记者:“‘停伐’后,木材生产的上段、中段、下段单位停产了,300多名职工待业,但是基层各林场的营林生产和森林防火等工作又都需要人手,与其让这些职工在家待着没事干,不如都充实到林场一线去看林子、管防火。一线人员增加了,管护森林的力度和效果肯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更好地保护森林、保护生态、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同时,林场人员增多了,营林生产就能杜绝对外委托生产,实行自营,避免资金外流,增加职工收入。所以我们不等、不靠、不观望,及时动手制定政策,把富余的职工转岗分流到林场去。这就是我们做出这一决策的出发点和目的。”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每一次改革的实施也都会伴随着阵痛,都会遇到阻力。300多名职工从地区分流到边远的林场,岗位变了,工作环境变了,很多职工对这次的转岗分流都有抵触情绪,如何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能否保证这次改革顺利进行的首要问题。于是,由总经理李兵臣带队,组织人事处、企管处、生产处、工会、审计等多个部门,对分流职工采取集体谈话、约谈、征求职工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职工群众意见,并经过多次党委会、董事会、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决定,开展转岗分流安置工作。

  为确保安置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公司特成立由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为组长,监事会主席、常务副局长、主管人事副局长、财务总监为副组长,人事处、财务、纪委、工会、生产处、企管处、信访办、宣传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作监督小组,确保安置工作阳光透明。

  职工分流安置名额分配是根据林场的辖区面积、营林生产任务、管护面积、防火任务及其他工作实际进行的综合分析确定,确保林场的各项生产任务正常开展。按照规定,分流安置采取抽签方式分配。选取2名职工代表与分流工作人员现场制作抽签序号,并现场查验;根据职工抓到的序号,每5个人一组开始抽签,然后由工作人员现场公示分配林场,并现场签字盖章,随后由林场做好登记报名工作,最后由所在林场通知上班时间。整个操作过程,由公司纪委、企管等相关部门全程监督,并由宣传部门负责全程录像。

  职工分流到各林场后,林场领导对他们也非常关心,对每名分流职工的情况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根据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安排新的工作。年富力强的职工充实到生产一线,从事营林生产等工作;身体不好、年龄偏大的职工则安排从事值班、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岗位;对有离岗创业意愿的职工,林场也都给予大力支持。

  截至目前,在公司两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此次职工转岗分流的326人中,没有发生一起职工上访事件,这也足以说明此次的转岗分流工作做得扎实、做得细致、做得稳妥。

   生态林业怎么建?4000万元扮靓绿美家园

  安林下辖三道、东明、长兴、梨树、屯田、岛安6个林场,原有在册职工344人,此次转岗分流到林场的职工达到了326人,几乎是原有职工的一倍,平均每个林场需要承接分流职工50多人,但是各林场办公场所陈旧,设施老化,职工住宅也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破旧不堪,一下子增加这么多职工,他们到了林场后吃住怎么解决?这是职工普遍担心的问题。

  可是,当这些转岗分流的职工来到各林场后,他们惊呆了——这还是以前印象中的林场吗?平坦的水泥路,排列成行的太阳能路灯,路旁的花草吐着芬芳,场区办公室和家属区的住房都“穿新衣、戴新帽”,家家的院落都规模整齐……

  早在此次职工转岗分流前,安林便从6月份开始,自筹300多万元对所辖6个林场的场部进行了改造维修,扩建了厨房、餐厅、宿舍,为富余人员分流到林场后的生活创造了舒适的条件。同时,他们还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对林场居民住宅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给每栋住宅都更换了彩钢瓦,安装了塑钢窗、防盗门,改造了自来水管道,对房屋外墙进行了保温和粉刷;居民区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修筑了排水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居民区道路两侧植树种花,将6个林场全部变成了美丽的生态林场。

  美丽生态林场建设给林场职工和家属的工作、生活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林场家属区一黑天,职工群众都不愿意出门,“外头黑、不方便啊!手电筒是家家必备的‘家用电器’,出门都得靠它,要不深一脚浅一脚的,不知道哪步没走好,就崴了脚脖子摔个跟头……现在好了,太阳能路灯一直亮到半夜,夏天的时候,职工群众吃完晚饭就出门聚在一起聊天,一聊就聊到八九点钟,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的情景了。因为回家都睡不着觉,外面太亮了,大家不习惯!”长兴林场场长张俊成介绍说。屯田林场女工刘东华,今年50岁,是土生土长的屯田人,目前在林场食堂当饮事员。1983年参加工作的她,见证了屯田林场30多年来的发展和变革。在谈起林场今年的新变化时,刘大姐先是发出一串爽朗的笑声,然后欣喜地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林场现在的变化可大了。宽敞明亮的新场部代替用了几十年的小二楼,场区的路宽了、灯亮了、水通了,林场职工生产生活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说我工作的食堂吧,以前自来水用不了,只能用手压井,做饭、做菜要用煤灶,冬天屋里冷得我手脚都冻了。看看现在:电饭锅、煤气灶、自来水、排油烟机、地暖……工作环境好了,心情舒畅了,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我感觉每天好像不是来工作,是享福来了!”对于安林大张旗鼓地开展美丽生态林场建设,安林监事会主席、党委副书记陈化鑫这样说:“满足分流职工的吃住需求,让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林场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森林防火等工作中,仅仅是建设美丽生态林场的目的之一。更主要的,它是适应林业全面‘停伐’的需要。‘停伐’后,国有森工企业的工作重心要转到林场,传统木材生产的上段采伐、中段运输、下段贮木已不复存在,中段、下段的职工要全部向林场转移,林业发展的新常态也要求我们把林场这一主阵地建设好。另外,它还是建设美丽新林区的需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给林场职工家属提供安居、优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也必须把林场建成花园式的美丽生态林场。它更是适应建设生态林业的需要。安林本着保护森林、保护生态,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蓝天碧水的角度实施了此次美丽生态林场建设。

  三道林场青年女工史晓园自己写了一首歌词,用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职工群众对美丽生态林场建设的赞美:秋风阵阵稻穗香/三道小河水流淌/国企改革到林场/所有员工全下放/分流口号到处响/嘴巴变成“o”形状/从此林场变了样/环境设施高大上/伙食从来不重样/员工可以把网上/为了员工有保障/公司来把办法想/好的主意要分享/祝愿三道更辉煌!

   钱从哪里来?“开源截流”促发展

  “确保职工不因‘停伐’下岗,不因‘停伐’减少收入”,这是此次安林职工转岗分流的目标和意义所在。职工转岗分流后,不但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使公司的正常经营更趋合理,更是缓解基层单位森林管护、防火、营造林用人短缺的实际情况,分流职工在林场的工作机会将更多,工资收入也将更多。在增加职工收入、引领职工创业方面,安林主要采取了“截流”与“开源”两种办法。“截流”:过去各林场由于人手不够,每年的清林、造林等营林工作都需要委托生产,雇用林场附近的农民从事这些工作,每年仅此一项费用便高达1100余万元。而从今年开始,公司取消了全部外委生产,由分流到各林场的职工自己来承担全部工作,把这部分外委费用“”到职工手里。以三道林场为例:该林场每年外委费用100余万元,今年取消外委,由林场职工承担营林任务后,等于这100余万元全部落入了林场职工的腰包当中,平均每名职工创收了1-2万元。

  “开源”:安林引导职工进行战略转移,向林下资源、向立体开发、向无缝对接寻出路,求生存、要效益、谋发展。将林下资源与职工全员无缝对接,实现职工创业收入最大化。为扶持职工创业,该公司拿出300万元为创业职工提供无息贷款,在全林区掀起全党创业、全民致富的热潮,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职工家属人人致富、人人有产业的创业局面。以屯田林场为例:该林场职工先后成立了山野菜种植、养蜂、地栽木耳、林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承包红松果林14户、林蛙养殖7户,养殖黄牛5户31头、养鸡2户800只,养蜂5户306箱,养猪2户75头,种植木耳10户100万袋、种植薇菜2户。今年,屯田林场的6名场领导班子成员集资了10万元,从北京农科院引进种植芦笋创业项目,准备明年先试种2公顷、2.5万棵。

  长兴林场场长张俊成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让职工不找局长、不找场长,去找市场!”目前,该林场的创业项目有黑熊养殖,主要以扩繁为主,规模为60余头,目前正在与珲春林业局洽谈,在防川景区合建熊乐园,扩宽熊产业后续发展途径;林下参种植,面积20多公顷;地栽木耳,约40万袋;黄牛养殖,近20头;还有部分职工跑运输……明年,林场还准备增加养蜂项目,引领更多的职工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

  孙成才今年43岁,原来是汽运处的运材司机,分流到长兴林场后,被安排到了扑火队工作。他告诉记者:“刚从地区到林场时,我也有些不习惯,但是看到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优美,吃住方便舒适,林场领导对我们也很关心,我也就很快便适应了这一新的岗位。特别是看到公司出台了很多鼓励林场职工创业致富的好政策、好措施,我也有些动心了,现在正在琢磨选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向老职工们学习创收致富。

  邓小平曾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正是有了这闯的精神、“”的精神,有了这拼搏向上的气、奋勇向前的劲,安林人才能够在应对“停伐”的大考中,想到了别人前面、走到众人前列,成为改革开路的先锋和转型发展的尖兵!  (记者 刘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