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全面二孩时代,代表委员支招如何缓解“民生焦虑”?

11.03.2017  08:0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相关调查显示,80%左右的父母在选择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时,首先考虑的是公共服务因素。一些代表委员指出,落实全面二孩政策,需要完善医疗、教育、就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配套措施。

  医疗:分娩量井喷,缺少床位怎么办?  

  “原本希望能有一个单人间安心分娩,最终却只能跟另外三个产妇挤在一个房间,现在真是有钱也解决不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长沙“80后”二孩妈妈林晓说。

  南昌姜女士3个多月前生下二孩,当时掐着预产期时间提前到医院预订床位,一直没预订上,最后被安排到一间医用消毒室待产。她说:“尽管条件不尽如人意,有总比没有强。

  【记者调查】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450人才有一名妇产科医生,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湖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医生唐敏说,现在产科医生们经常加班加点,很多产科医生常常晚饭还没吃两口就接到紧急手术通知。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蔡艳说:“大医院的分娩量越来越大了,2016年是非常艰苦的一年,我院分娩新生儿达到了20755名,比2015年的13500多名增加了30%多。

  湖南湘雅医院产科主任张卫社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以后,不少35岁以上的女性选择再次生育,这部分高龄产妇目前占到30%左右。相比于数量激增的高龄产妇,有年资、有经验、能应对突发状况的医生相对较少,给医院提供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带来极大挑战。

  【代表委员支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孙丰源建议,各地应加强妇幼保健队伍、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床位、改善服务,有计划地补充、增加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储备,特别是助产士及护士。此外,应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重视儿科医生培养,并且在机制体制上稳定儿科医生队伍。

  教育:适龄幼儿激增,“入园难”怎么破?  

  “多生个孩子其实并不难,教育才是最大问题,一个都教不好,两个咋办?”广州“90后”妈妈萧翊说。

  长沙黄女士最近很烦恼,她家老大马上就满三岁,在为孩子物色幼儿园的过程中,她发现小区附近的私立幼儿园很贵,每个月费用就要四五千元。公立幼儿园虽然便宜,但是想入园并不容易,而且最近的公立幼儿园离家也有四五公里,老人接送孩子很不方便。

  【记者调查】记者在长沙、广州等城市调查发现,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幼托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不够,对育龄夫妇的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很大。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开设招收0-3岁婴幼儿的托儿班,无法满足婴幼儿家庭的入托需求,这让很多“上班族”二孩夫妇伤透了脑筋。

  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预计从2019年开始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将大幅度增长,2021年将成为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办学压力最大的一年。预计2021年,我国新增学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500万人左右,之后逐渐回落;幼儿园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

  【代表委员支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职员张晓庆建议,对已有幼儿园进行升级改造,扩大容量,人口密度大的小区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可利用闲置民居加以改造,增加容量,或调配邻近小区学前教育资源缓解入园困难。同时,建议加大对在建小区配套园建设标准的督查,确保新建配套园有足够容量应对未来的幼儿入园高峰。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认为,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关键矛盾。要让二孩家庭不再为“入园难”烦恼,要大力加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抓紧研究出台硬招、实招,切实保障与提高学前教师待遇,特别是进一步提高乡村学前教师的薪酬待遇与社会保障,真正补上各地尤其是乡村学前教师严重缺乏的短板。

  职场:要“”还是要“”,女性歧视何时休?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一些符合生育二孩政策的育龄女性坦言,有些单位在女员工怀孕、生育时,会取消她们的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限制她们的职业发展。职场妈妈不仅要承担工作压力还要分担大部分的育儿责任,要“”还是要“”,很难两者兼顾。

  “一名女职工从孕期到哺乳期结束,需要休假五六个月,公司找人临时顶替的话就要付出双份工资,无疑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广东一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说。

  【记者调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女性权益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育龄妇女遭遇不平等的对待。有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后,通过调岗等方式,名为“照顾”实为降低收入;有的不相应减少孕妇、产妇的工作量和考核标准,不轻易同意产检请假;还有一些女性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三期”中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仍经常出差、长期加班。

  【代表委员支招】张晓庆建议,有关部门应把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加快调研和起草工作,尽快将该法纳入国家立法规划。对于企业来说,承担女性生育的时间间隙意味着更高的用工成本,国家还应健全生育保险体系,在政策上对企业也应该有一些优待,让用人单位在执行女性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时积极性更高。

  部分代表委员建议,为配合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的时候,增加扣除生育费用的一些项目,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有一到两个孩子的家庭、单亲家庭、有赡养老人负担的家庭等,都应有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