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支撑 全方位服务 工会“娘家人”情暖农民工

31.07.2017  07:12

  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足迹和汗水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如何让这些异乡人,在长春这座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感受到家的温暖?“娘家人”工会组织不断创新模式,从物质到精神,从保障到生活,打造了一张全方位服务网。

  参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工作;负责施工现场监督、管理;检查、督促施工班组按各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炎炎夏日,技术员孙东学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而7月中旬的一天,他却空出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到新星宇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摩天活力城项目部工地,参加市总工会开展的服务农民工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大讲堂活动。

  “这是我的笔记,都是专家刚刚讲的维权、安全生产常识。回去后,我还要给工地的工友们讲解。”孙东学坦言,在工地工作多年,他见证了农民工待遇的逐年提高,不仅是工资上涨,工友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

  “今年年初,我们进行了免费体检,3月返程不少工友抢到了‘春雁回归,农民工平安返长’火车票报销资格,同在一个工地工作的夫妻住进了夫妻房,每个月我们还可以持工会会员服务卡免费看电影……”细数身边的种种变化,孙东学句句离不开工会组织,在他心里,各级工会组织就是他和工友们最靠谱的亲人。“像这样的培训,工会请来的都是专家,当然不局限于大讲堂,各类技能培训课程也都是免费的,时间允许我尽量全程参与,希望有机会也可以在技能大赛中获奖,晋升职称。

  孙东学口中的技能大赛,去年开始增设了农民工参与项目,其中,煤炭行业农民工技能大赛就有3人晋升技师,4人晋升高级工,5人晋升中级工。不同行业大赛中获得第一的4名农民工选手还获得了市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农民工兄弟的实际需求,近年来,我们在强化维权、帮扶的基础上,将关注点聚焦在了服务内涵上。”市总工会保障部部长韩佳旭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技术技能,他们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吉林建工集团、长春建工集团、新星宇集团等农民工培训基地为依托,开设农民工文化大讲堂。同时,依托各级职工服务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等载体,开展了电焊、育婴师、计算机、美容美甲、包装技能、作物栽培及棚膜技术等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

  而所有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农民工会员数据的实时更新。为吸引更多农民工入会,今年,市总工会开通了微信、电话、QQ申请等灵活多样的入会方式。截至今年4月1日,市总工会数据库录入农民工会员11.9万人。

  “通过会员卡信息采集,我们就能‘有的放矢’,根据农民工分布群体、行业特点,开展各类活动,让农民工享受到和职工同等的工会会员待遇。” 韩佳旭说,今年,在各项基本服务外,市总工会还建立了农民工欠薪应急救助周转金机制,预算列支30万元作为农民工欠薪应急救助周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