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今年再削减审批50项以上 削减职业资格比例70%以上 削减一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认定等

11.05.2016  09:25

      国务院召开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表示,今年中央层面核准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要超90%

   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的目标任务。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同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

  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企业欢迎减税降费,更希望政府简政减权  

  李克强在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推动双创深入开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充分迸发。本届政府成立以来,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层面核准项目共减少76%。95%以上外商投资项目和98%以上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精简85%。

  他强调,当前各国竞相出台吸引利用外资政策,我国若不妥善应对,不仅外贸下滑态势难以扭转,还会影响就业。外贸放管服改革,关键是要营造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培育提升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

  他说,企业欢迎减税降费,更希望政府简政减权。放权不充分、监管跟不上,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而这种高交易成本最终必然导致产品质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不下来,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李克强提出衡量简政放权改革成效三大标准,他说,简政放权改革成效必须要有具体衡量标准:一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的时间压缩了多少;二要看投资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三要看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要形成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他要求简政放权今年再完成三个“削减”,今年再削减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和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50项以上;削减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比例达到70%以上;削减一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认定。中央层面核准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要达到90%以上。

  李克强说,今年要把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办学、科研自主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说凡束缚教学科研人员的不合理规定都要取消或修改。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自主管理的事项,权限都要下放,扩大经费使用、成果处置、职称评审、薪酬分配、设备采购、学科专业设置等自主权。

  加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李克强说,要加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加快编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方面清单,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他说,“双随机、一公开”是监管制度重大改革,今年要全面推开。要抓紧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年底前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

  李克强谈政务公开时说,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基本特征,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加大政府信息数据开放力度。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

  他说,过去较长时期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严重制约政府效能提升,给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造成很大不便。必须下决心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

  抓紧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李克强说,推进综合监管才能做到有效监管。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标准不一等痼疾加重了企业负担。今年要继续推进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消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他说,新经济发展不同于传统经济,要本着鼓励创新原则,探索审慎监管。对看得准的要量身定制监管模式,不削足适履;对一时看不准的先观察,不要一上来就管死;对潜在风险很大的,要严加监管果断出手;对非法经营的要坚决取缔。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向国内民间资本放开;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平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都要通通打掉。

  李克强说,要抓紧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教育等领域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坚决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做到同股同权,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

  他说,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 解读  

  三个“削减”有何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后两项放权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近两年来,我国在简政放权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释放红利。

  李克强在会中表示,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对此,竹立家认为,放管结合很重要,该管的一定要管好。目前,简政放权力度大,但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放的数量虽然比较多,但假放真不放;一些承接审批权限的社会组织审批时间反而更长、收费更高;还有一些地方部门,权力下放到地方后,不认真执行,没按照规定来办事,反而为百姓企业办事增加了负担。

  竹立家表示,简政放权不是放了之后政府不管,不能出现权力空白,政府仍要加强监管。比如对承接审批权力的一些社会组织,要严格考核其承接能力,事关百姓生活,否则会造成行业混乱。

  ■ 背景  

  李克强曾指出,“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据中国政府网统计,自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本届政府已经召开了近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提及简政放权的就多达65次,40多项议题与简政放权直接相关。

  在去年5月举行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表示,2015年年底前,清理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2015年6月,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透露,人社部已经取消了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149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24%。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在解决“审批多”方面,已连续两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减少约76%。

  今年,李克强亲自将“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在报告中表示,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责任编辑: 环保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