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女童把充电器含嘴里被电死 电力专业人士:不靠谱

14.03.2015  10:04

  争完了裙子色、扒过了香蕉皮,最近朋友圈有点冷。从12日开始,朋友圈的“圈友”们又开始频刷心灵鸡汤、健康小知识的节奏。伸直手指,刷、刷、刷……“女童把手机充电器接头含嘴里被电死?”刷到这条微信,是不是很多家长心里一惊,手机充电器这种天天使用的工具居然存在这么大的安全隐患,先别管是真是假,麻溜地搜索房间里的充电器,先逐一拔掉再慢慢细细研究。

  孩子嘴里含插在电源上的充电器接头身亡这事到底是真是假?近日,记者经采访得到的观点虽然不统一,但及时拔掉充电器既安全又省电。

   “有儿童被电死” 妈妈级网友速转

  继裙子、香蕉火爆微信朋友圈后,那边热乎气还没彻底冷却,又开始频频刷出一条骇人听闻的新闻。

  “一个小孩的生命结束了,就是因为她把手机充电器接头放在嘴里,而另一头还在插线板上。家长们请看图,家里有这样插着的,请及时拔掉,小朋友会错误觉得好玩含在嘴里,十分危险,求扩散。”在文字的后面,配了一张父亲抱着女孩的照片和一张电源插排上插有充电器的图片。小女孩的脸被打了马赛克,图片的下方还附有英文注释。

  熊孩子、充电器,看似没有什么交集,其实呢?智能手机费电,在插排上插个充电器随时充电,几乎家家都这么做。宝宝只有3岁的李女士称,现在孩子啥东西都愿意往嘴里放。稍一不注意,家里的卫生纸、遥控器、手机就会进到孩子的嘴里。“带着长线的充电器当然逃不过宝宝的淘气手,虽然还没发现宝宝把充电器含进嘴里,但不一定哪天会发生,到时后悔都来不及。”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条消息,李女士信以为真。

   各种观点辟谣 传言不知真假

  简单的一个生活习惯隐含着这么大的安全隐患?这让很多网友始料未及。为了防患于未然,大家纷纷收起电源插排上的充电器,默默转发此条微信到朋友圈。就在大多数网友恍然大悟后匆忙转发信息扩散到朋友圈,以为自己做了大功一件时,一些市民却提出了质疑。

  “一个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器输出电压才5伏,这么小的电压怎么可能电死人,我物理学得少,别骗我。”昨日,网友陈女士称早就在其他网站上看到过这条信息,就是谣传,根本没有科学根据。

  有人以没有科学根据来辟谣,还有人用亲身经历加证据来辟谣。网友杨女士称:“家里充电器天天在插排上插着,时不时就能碰到手。这么长时间了,我也没咋地,还不是活得好好的,甚至碰到的时候连疼的感觉都没有。

  “已经找到了,那张照片的出处是一家国外网站,对该网站内容的翻译得知,这张照片摄于伊拉克,小女孩其实是死于武装冲突,并不是含充电器接头电死的。”网友小苏称。

   电力专业人士: 不靠谱 发生的几率几十亿分之一

  有科学根据,有亲身实验,外加图片来源一起来辟谣,这么一听,很多网友觉对他们说得好似很有道理。微信上这条信息到底是真是假?记者发现,虽然很多妈妈级网友纷纷转发此消息,但是对其真实性还是心存怀疑。到底是拔还是不拔?这事,咱还得问问专业人士。

  昨日,在某通信公司电力部门工作的潘先生认为,微信上的情况发生的几率只有十几亿分之一,不足为信。

  “无论是家里的插排还是空开,都有保护装置。手机充电器内有变压器,会将家用220伏的输入电压转变为充电时所需要的输出电压,一般情况下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电压是5伏,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6伏,多数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伏。根据欧姆定律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人的电阻一般在1000欧到2000欧,以充电器标注的输出电压5伏计算,电流为0.005伏到0.0025伏,远远低于安全电流0.05安。所以,不可能致人触电身亡,即使是小孩也不可能。”潘先生称,假设在这期间充电器损坏造成短路,插排上的开关就会自动跳起,即使插排没有开关,空开也会自动跳起。假设充电器短路的可能性有千分之一,插排损坏的可能性有千分之一,空开损坏的可能性也有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的可能碰到一起,这样的几率几乎只有几十亿分之一,也就是说几乎不可能发生。

   大学专业老师: 没有绝对的安全 如此做法暗藏危险

  专业人士说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那么大家是不是可以把拔下来的充电器又插回去了?先别急,大学老师也有话说。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老师认为,女童含充电器接头身亡,主要是因为碰到带电的导线,因电流通过人体触电所致。也就是说,让人致命的是通过人体内的电流。电流通过人体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电流通过的时间长短不同,有着不同的后果。人体通过电流时间越长,人体电阻越下降,流过的电流越大后果越严重。电流通过心脏会导致神经失常、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危险性最大。所以,凡患有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电击伤害程度比健康人严重,但要具体说出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多少才能发生生命危险则很困难。

  “原则上通过人身体的电流不得超过50毫安,充电器上标注的输出电流为2安,理论值比安全电流高出好几倍。孩子把充电器接头含在嘴里,相当于充电器一端连着电,一端放在水里,可形成电流上升,孩子充当了导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然,发生这种事故的几率很小。”这位老师认为,一些劣质非正品充电器,更有可能存在着让人触电的危险。尤其是一些充电比较快,充电时充电器持续发热的劣质非正品充电器。

   小提示

  为了安全起见,使用完充电器最好立即从电源上拔掉。因为,无论是电力部门专业人士还是大学电气专业老师都表示,即使不使用充电器充电,充电器插在电源上也是耗电的。所以说,无论是从环保的角度、省钱的角度还是从安全的角度,用完充电器就拔掉,这绝对是个好习惯。

   人体对电流的反应

  0.6毫安~1.5毫安:手指开始感觉发麻,无感觉。

  2毫安~3毫安:手指感受觉强烈发麻,无感觉。

  5毫安~7毫安:手指肌肉感觉痉挛,手指感灼热和刺痛。

  8毫安~10毫安:手指关节与手掌感觉痛,手难以脱离电源,但尚能摆脱电源, 灼热感增加。

  20毫安~25毫安:手指感觉剧痛,迅速麻痹,不能摆脱电源,呼吸困难 灼热更增,手的肌肉开始痉挛。

  50毫安~80毫安:呼吸麻痹,心房开始震颤、强烈灼痛,手的肌肉痉挛,呼吸困难。

  90毫安~100毫安:呼吸麻痹,持续3秒钟或更长时间后,心脏麻痹或心房停止跳动,呼吸麻痹。 记者 孙娇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