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校长李元元:最好的岗位是在奋斗中实现的

07.03.2016  07:57

李元元(右)接受记者采访

 

从2011年就任吉林大学校长以来,无论是化解债务危机,还是舞台上歌唱,开学典礼上的“精彩语录”,李元元都是不折不扣的焦点人物。3月6日,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吉大校长李元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谈就业

 

学生期望值不要过高

 

记者: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您怎么看?该怎么创新解决就业难题?

 

李元元:大学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单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也是非常重视的,而且这项工作也是一个经常性工作。

 

近几年由于国家经济下行压力的因素增大影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总体上也在增大。

 

以吉林大学为例,这些年吉林大学每年的毕业生将近18000人,所以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一,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抓早。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要较早的在相关的就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行业、企业、包括一些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让毕业生较早的接触到相关用人单位。

 

第二,利用现代媒体的手段,建立永不落幕的招聘市场,利用互联网技术,长年累月的在这个方面争取各种有用的信息,为毕业生牵线搭台。

 

第三,每年都要举办至少2000场次的毕业生招聘活动,让更多的用人单位比较早的进入到学校,让用人单位直接与毕业生面对面的接触。

 

第四,除了加强就业引导方面的工作,还要引导一部分有创业意念的,还有创业能力,且有素质的毕业生来积极创业,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

 

另外,因为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可能跟一部分用人单位有些差异。所以,希望用人单位能对我们的高校毕业生有更大的宽容。学生们也要逐步的转变就业观念,对待事业预期,待遇预期,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期望值要把握好,不要过高,可以说,也没有什么岗位是最好的,最好的岗位是在自己的奋斗当中实现的。

 

谈“代言

 

关注高校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应

 

记者:看到您经常在毕业生招聘会上出现,为大学生就业站台,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元元:毕业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校最终的“产品”,当然,“产品”要打上引号。

 

作为高校的校长,高校的老师,最关注自己的“产品”在就业市场上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反应。关注着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能不能得到更好的认可。

 

所以,我们校长和老师,都会直接到就业市场参与到招聘活动中。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会帮学生找到更好更合适的用人单位,有时候是呼吁用人单位,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够逐年提高毕业生岗位的薪酬,这也是体现我们对学生的一种关爱和一种责任。

 

谈学科建设

 

无中生有 有中生优

 

记者:在高校强省当中,我省也提到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于学科建设这块,您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想法吗?

 

李元元:吉林大学正在建设制定世界一流的大学的规划,学科是大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学科建设既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又是龙头性的工作。

 

吉林大学拥有目前国内高校里,最齐全的学科门类,最众多的学科数量,我们想从两个方面来提升学科的实力。

 

一个就是有中生优,存量做强。就是对现有学科进行优化和调整。

 

一个就是无中生有,增量做新。就是面向世界和我们国家未来20年到30年的发展,面向科学发展的前沿,通过学科交叉,建设一些未来的学科。比如,面向航空、航天、海洋、新能源、大数据技术包括生命与健康等领域,做新一些学科。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尽快缩小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要加快推进国际化的进程。所以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与世界上排名前100的高校,以及与特殊的研究机构,加快建立中外合作项目或者一些新的平台,就是要把国外优质的创新资源引进来。

 

谈留住和引进人才

 

用超常规举措打组合拳

 

记者:目前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一些,现在高校输送人才和留住人才有什么政策?

 

李元元:东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和气候,经济发展等原因,对人才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确实有一定影响。包括吉林大学,在这方面我们也感觉到有压力。

 

近几年,在引进高端人才、培育高端人才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举措。办法就是打组合拳。比如为新进来的人才,提供周转房,让人才一进来就有房子住。在配套人才中小幼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让人才的子女,也读到最好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此外,对引进培育的人才,还加大了医保方面的投入,也让他们享受更高一级的医保。

 

谈新一轮东北振兴

 

加快建设高校、科研院所

 

记者:对制定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您有什么看法?

 

李元元:希望国家在制定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政策中,要进一步强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希望对一些地区的龙头高校和强校要给予一定支持,适当的增加投入。虽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东北的大部分企业创新和研发力量极其欠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还得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强大后盾支持。所以这方面我也提了一些建议,就是东北的新一轮振兴,首先要加快建设东北的高校、科研院所,来扶强扶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