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买来“特效药” 实际却是保健品 退款近4万

18.12.2015  12:02

  市民姜先生花光了毕生的积蓄,购买一种“特效药”来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没想到,病情没有好转,却意外得知该药品实为保健品。由于和销售该“药品”的经销商争执未果,姜先生来到昌邑工商分局解放路工商所求助。12月3日,经过该所执法人员调解,经销商为姜先生退回了剩余的近4万元保健品。

 

  花6万多买回来的药竟是保健品

 

  据姜先生介绍,他今年70多岁了,儿女都不在身边,和孙子相依为命,他患有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一个偶然的机会,姜先生听朋友介绍,一氧化氮胶囊对他的病有疗效。8月中旬,姜先生在我市一家保健品商店,以每瓶598元的价格,购买了大量的一氧化氮胶囊,一共花费6万余元。

 

  服用一段时间后,姜先生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这时候,姜先生听别人说,这种胶囊不是药品,而是一种保健品,对治疗他的疾病没有特别功效。

 

  随后,姜先生多次找到那家保健品商店,希望退回余下的保健品。但保健品经销商以种种理由拒绝退货。

 

  接到投诉后,昌邑工商分局解放路工商所的执法人员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经过反复调解,最终,该保健品经销商同意姜先生退回剩余的近4万元保健品。

 

  工商提醒老年人谨防消费陷阱

 

  据执法人员介绍,目前,药品、保健品消费领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一是将保健食品当成药品宣传,夸大功效,有的甚至伪造国家药品批准文号、专利证号;二是虚构企业名称、产品产地,一旦发生纠纷,玩“人间蒸发”,导致消费者投诉无门;三是利用老年人科技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防范意识较差等弱点,采取“高科技”概念误导、“免费服务”诱导、雇托诱骗、免费馈赠诱惑等骗术,欺骗老年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为此,工商执法人员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应理性对待各类促销活动,谨防消费陷阱,对来路不明的“好心人”要多留个心眼。选购保健品时,尽量到正规、合法的商店购买,理性消费,并注意索取和保存相关消费票据及凭证。(江城日报记者/丛玉杰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