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良:在刀画之路上自由驰骋

10.04.2015  11:27

 

侯佳良刀画作品《满江深浅色

 

  近日不断有朋友面对我的刀画作品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烟雨苍茫、山明水静、树石轻舟,表现得如此通透而有质感,是怎么画出来的,为什么叫“刀画”?刀画算油画还是国画?这种艺术效果只有刀画才能表现出来吗?等等。

 

  刀画这种画法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民间艺术家宋万青先生,在画家具时偶然然发现的。起因于画刀的使用,刀画一名便产生了。从产生到发展,已经几十年了。从事刀画创作的群体也在发展壮大。

 

  我从2002年结识刀画家林宝君先生,开始转向并师从林先生学习,在刀画之路上行走了十几年。以我的体会,刀画利用了油画色慢干的特点,可以使画者有充足的时间 去表现画中的景色。如画里的远近、虚实、浓淡、干湿等等,可以随心所欲,就像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开车一样,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没有局限,自由自在。当然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随心所欲的前提是,你必须会开车,并且开得好,还要有足够的奔驰的渴望与激情。如果连车都不会开,随心所欲、自由驰骋便都谈不上。在接触刀画前,在不短的时间里,我痴迷于艺术,对油画、国画都投入过很大的热情,执著地学习过多种艺术样式,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一种尝试,都是不可或缺的积累,引领我走进艺术的深处,带给我许多发现与创作的充实,也带给我许多苦恼。如何充分表现自己心中所感所想,曾是令我倍感困惑的难题。

 

  在困惑中与刀画相遇,与其说是找到了最适宜的表达方式,不如说是获得了将自己从困惑中解放自己的道路。面对一张洁白的画布,落笔前的紧张消失了,真如在无遮无碍的大草原上开车,无拘无束、自由驰骋般地挥洒色彩、画笔与刀功,只要心有所感,不再担心是否画坏,不再担心表现是否到位。因为即使画坏了,我也有办法救回来,只需调动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刀、用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抵达自己期望的美。在刀画之路上,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渐渐地面对洁白的画布,曾有的畏惧像我喜欢的云雾一样消散了,把自己眼中的山、心中的水和想象中美好的一切,随心所欲地布列其间,自由、任性、精微地再现出来,是一种享受,也是我最大的快乐,进而成为我的生活方式。

 

  不去计较画得好与坏、雅与俗,是专业还是业余,是商业画还是纯艺术,是国画还是油画,不去给作品定义,只是一味地画,只在意面对一张全新的画布,把心中最美的景色表现在上面,痛快地表现出来就足矣。就这样地行走着、画着并快乐着,一直走到今天,还会一直走下去。

 

  刀是怎样快的磨出来的,路是怎样走出来的?甘苦不必说。常言说画如其人,非也。我的体会,用心去画,画如其人;用手去画,画就是画。只画眼之所见,山就是山,用心去看山,山即是山,又不是山。笔是工具,刀是工具,颜色是工具,手也是工具——是心的工具。画由心生,一画一心,笔随心转:一画一世界,一笔一心境,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船一屋,一云一雾, 一花一草,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当开则开,当化则化,顺其自然地再现心中最美的自然。

 

  《满江深浅色》是我刚完成的一幅作品。身在刚走出冬季的北方,春天乍暖还寒时节,想象南国的青山绿水,心对春天的期盼,是我当下最想表现的主题。(侯佳良)(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