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民若水 尊法如流

07.04.2017  20:03

  ——2016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2016年是我市为形成法治政府建设框架搭建基础的关键之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力融合,保障社会发展需要,推出了全新的累计加分考评模式,并将考评结果与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政绩、与政府表彰奖励等多方挂钩,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广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实效。

   制度建设臻完善 政府职责依法履

  2016年,我市全面强化制度建设,保障政府职责依法依规履行。制发《吉林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工作规划(试行)》,并着力加强和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智库建设。组织召开市决咨委第一届一次全体会议,聘任51名市决咨委第一届委员、特聘委员、法律顾问。制发《吉林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委员会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为推动市县两级政府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市政府对全市各部门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摸底,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今年法治政府建设日常考核内容,强化推动法律顾问制度落实。根据考核,全市各部门均形成了专门的法律顾问队伍,各县(市)区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并遴选专家建立重大决策咨询专家库。全市严格依法履行重大决策程序。

  在立法方面,我市注重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健全立法听证、立法咨询和立法后评估制度,并将“民主”贯穿到立法项目征集和调研、立法前评估和后评估等各个阶段,面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积极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利用市立法咨询专家库资源,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采用科学评估方法,对法律、法规实施绩效分析,对立法质量进行评价。以集思广益凝聚社会共识,切实做到科学、民主立法。同时,积极开展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以政府令发布。全年对现行47部行政管理类地方性法规和79部政府规章进行了集中清理,对20部政府规章予以废止,对10部政府规章予以修改,对4部地方性法规进行废止,对8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将13部地方性法规和7部政府规章列入全面修订计划。对已有配套法规、规章及时清理、修改,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简化流程提效率 群众办事难化易

  2016年,我市大力推动证明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共清理出证明事项62类1788种、市本级部门公共服务事项300余项。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手续,对保留的各类证明依托政务服务网实行信息共享,大幅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林业部门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实实在在帮助群众和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在营业场所审核上,工商注册与营业场所一致的,直接采用工商部门的审核结果,不再重复审核。在审批程序上,先现场踏查,现场合格后再让群众准备审批材料,避免了申报群众准备了一大堆材料、花费大量时间跑审批、最后却因为现场不合格不能获得批准的情况发生。在开具检疫要求上,取消了审批窗口开具检疫要求书、到森防疫盖章的程序,改为审批窗口开具、审批办直接盖章,避免群众两处奔忙。

  政务公开全监督 内部控制扼贪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说过:“要让公共权力在摄像头和探照灯下运行。”只有行政过程公开透明,行政程序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地实现法治。为此,我市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制发《2016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方案》,抓好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阳光政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腐败滋生,“内部控制”则从制度上扼住贪腐的喉舌。我市制发《吉林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及《吉林市国家出资企业公司章程管理办法》等10个配套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了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吉林市国家出资企业开展对外担保业务的指导意见》、《吉林市国家出资企业债务性融资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吉林市国家出资企业自主经营性投资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三项规范性文件,履行监管职责,对企业报送的重大投融资事项进行认真审核。截至2016年12月6日,全市共收到各类投融资文件共计249份,共向监管企业出具批复56份、股东会决议33份,较好履行监管职责。量化执行内部控制,下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调查摸底及内控建设制度手册整理备案工作的通知》。目前,全市447家行政事业单位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此外,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审计整改工作,明确审计整改的责任主体,严肃审计整改问责,实施审计整改挂销号制度,建立约谈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制度。对重要审计事项、超过《审计整改督办单》整改限期无故拖延整改或拒不整改的,对整改不力、整改问题反弹或虚假整改的,提请同级政府和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等严格追责问责。

   全员学法培素养 行政执法廉生威

  去年我市对公务员培训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在原有内容上增加了大量法制建设理念,宪法、行政法、公务员法以及服务民生发展的基础法律法规。全年组织“法治政府建设大讲堂”38次,市县两级政府举办专题法制讲座60场。组织领导干部观摩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活动14次。探索开展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察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将考察和测试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职的重要参考。

  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是我市强有力保障法治政府建设的又一个举措。公安部门全力推进网上执法巡查。重点对执法程序是否严密、事实认定是否准确、法律适用是否规范、证据录入是否及时进行专项巡查,共下发5次月通报、1次季通报,通过网上巡查发现各类执法问题152个。工商部门改版了红盾网站,增加政策解读、各级工商登记注册窗口联系电话、投诉举报等事项,登陆该系统即可查到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年度报告信息及行政处罚信息等内容。目前,该网站点击量已达333万人。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吉林)”公示行政许可信息,目前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共公示行政许可信息244条。

  公则使民不敢慢,廉则使民不敢欺。执法严明、客观公正,廉洁高效已成为全市各级行政执法人员的“箴言”。如今的执法部门,不仅体制健全,而且程序完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市政府法制办开展行政执法明察暗访,对金珠公路收费站和五桦线舒兰收费站、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执法机关办事窗口及永吉县林业局口前木材检查站的执法情况随机暗访,并采取市区巡查方式开展执法现场的监督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纠正。市食药监局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行黑红榜制度等八项承诺,不仅对我市食品假劣案件进行及时公示,同时对列入黑名单的单位不予受理行政许可。执法严明,受到广泛好评。

  脱贫攻坚重精准 社会矛盾零激化

  2016年,我市着力开展特色法律服务。市本级为196个社区提供日常法律咨询1472人次,为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解答法律咨询8400余人次,上法制课700余节,代写法律文书300余份,帮助社区修改各项规章制度60余条。全市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召开全市创新普法形式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桦甸、磐石和船营等单位典型做法。开展全市法治宣传月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法制讲座及广场宣传活动68场,普及宣传法律15部,20余万人次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140余场法治报告会。

  此外,我市还围绕残疾人、农民工、低保户等经济困难群体开展“扶贫攻坚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实行“扶贫攻坚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一卡通。将全市贫困人员全部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围,凭卡可在申请律师援助、司法鉴定、公证和诉讼费用减免缓等环节享受“一免五优先”政策。全市共有28个村119名贫困人员通过便民卡得到援助。

  同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搭建人民调解防护网。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39个、村级调委会1315个、社区调委会315个、乡镇调委会77个、街道调委会68个。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329件,调处成功26303件。全市充分发挥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矛盾纠纷实现“”激化目标。

   先行先试谋发展 体制机制有创新

  2016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健全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通过实行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取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标文件收费、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数据库等,显著增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出台《关于进一步整合规范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在全省率先统一县(市)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通过公开招标,各县(市)交易场所已按计划开始建设。目前,永吉、磐石和蛟河已完成硬件调试和软件开发,实现试运行,舒兰、桦甸计划2017年10月底前投入试运行。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建设在全省实现了限额以下交易活动统一规范的率先突破,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创新尝试。此外,在全省率先建立委托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北华大学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我市还着力推进网上大厅建设。作为全省实行电子营业执照与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试点,我市自主研发了“吉林市工商网上登记平台”,通过该平台发放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547份,发放公司执照44份。同时,将15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我市还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破解创业者启动资金不足难题,降低创业成本。此外,全市在招商项目方面还探索推行网上办理、在线管理,运用信息资源优势,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着工作靠前想、抢先干的原则,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吉林市定价目录清单》和《关于全面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切实加强价格监管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价格管理向规范价格行为、营造良好价格环境转变。    (通讯员/刘丽娜 记者/周俊山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