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刀笔生花写人生

07.11.2014  11:03

任志刚笔墨功力深厚,金文、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多种书体皆擅,尤以篆书享誉书坛。其独特性就在于他尤重人文内涵和艺术表达的精神阐释,善于用个性化的符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极佳的契合点。其作品上追先秦甲骨文、金文,中探魏碑、唐楷,下寻明清名家法帖。

 

任志刚篆刻作品《天道酬勤

 

  吴宝吉

 

  一个优秀的书画家,只有在作品中将富有个性化的要素明确地显现出来,作品才会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独特的用笔技法、风格样式、美学趣味、文化构成、人格魅力,是书家品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任志刚就是这样一位书画家。

 

  任志刚笔墨功力深厚,金文、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多种书体皆擅,尤以篆书享誉书坛。其独特性就在于他尤重人文内涵和艺术表达的精神阐释,善于用个性化的符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极佳的契合点。其作品上追先秦甲骨文、金文,中探魏碑、唐楷,下寻明清名家法帖。其运笔、用墨、点划、结字、章法、布局尤其追求篆书的形态、跌宕等变化。

 

  金秋时节,翰墨香飘江城。《任志刚诗书画印展览》在吉林市艺术中心举行。

 

  任志刚,字慎夫,别署苦乐斋主、无倦斋主。1949年12月,出生于吉林市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受担任车间板报宣传员父亲的影响,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妈妈看他喜爱画画,就带他到造纸厂工会拜由振清学绘画。不久,由老师又把他推介给潘学友老师,开始了更为系统的学艺之路。

 

  1968年初冬,任志刚下乡,到蛟河县松江公社红旗四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任志刚始终坚持不懈画速写、练色彩。后来调到蛟河文化馆工作。在文化馆,任志刚认识了德艺双馨的杨乐中先生,系统地学习了西洋画法,从几何形体、素描开始进行人物、色彩写生的全面训练,为以后从事美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5月,任志刚调到吉林造纸厂。1975年末,任志刚结婚,住进工厂宿舍一个仅有6平方米的掰间房。窄小的屋里画不了画,任志刚却另辟蹊径迷上了篆刻。他刻了一枚 “三餐一印”闲章用来鞭策自己,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钻研篆刻上。不久,任志刚有幸认识了著名书法家金意庵、刘乃中。在两位恩师的指导下,他先后治印逾万方,篆刻艺术日臻成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任志刚在吉林市印坛已获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1984年春,任志刚到东北师范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于1988年秋毕业。学业有成的任志刚奇思泉涌,创作日渐丰硕,从1989年开始,他的作品16次入选全国各级书法大展,于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加入中国书协后,任志刚又开始着手绘制《吉林市文艺界名人系列肖像》组画。他利用业余时间,不顾酷暑严寒,先后对这些名人逐个进行采访,收集形象素材。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吉林市文艺界名人系列肖像》终于告竣。当任志刚把为恩师金意庵画的工笔肖像呈现在他面前时,金老非常满意,当即在画上题写“志刚挥大笔,风貌总依然”。刘乃中先生看到为他画的肖像后夸赞:“识余者,皆谓酷肖。

 

  2002年5月18日,任志刚在吉林市博物馆首次举办个人诗书画印展览。这次个展最引人注目的是篆书长卷《孙子兵法》全文(用66张四尺整张宣纸写成),时任市书协主席的叶天废看到后,赞叹不已。工笔人物肖像组画《吉林市文艺界名人系列肖像》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在任志刚艺术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他的作品给予一致好评。

 

  他的篆书长卷《孙子兵法》,承袭了碑学崇尚线条力量之美的传统,能够让人直面雄强秀劲之大气境界。他的《百鱼图》和《百寿图》,以帖学为本追求书写技巧的尽善尽美,优美画面布局中蕴藏着技术至上的理念。他的《爱莲说》《松花江放船歌》《将进酒》等作品,今中有古,古中有今,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一笔一画,妥帖自然,毫无做作的痕迹。他将雄强、浑穆、苍茫、厚重、力感等审美要素统纳于作品整体的风格表现之中,能让人产生许多艺术上、精神上的美好遐想。

 

  已近古稀之年的任志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省白山印社副秘书长、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书画院高级书画师、吉林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市企业文联书协副主席、北山画院高级书画师、市青年印社副社长。其书法和印作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赛并获奖,作品被数家博物馆收藏,词条被编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印坛大观》和《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诸多典籍中,2013年出版了《任志刚篆书唐诗百首》。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