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大代表柏广新: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10.03.2015  15:48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在撰写议案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在撰写议案

  “我是来自林业战线的代表,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此我热衷心拥护!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生态建设和民生的气魄和勇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这一代人紧一紧手、咬咬牙关挺过去,为后代子孙留下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提到停伐,柏广新代表不仅赞同而且充满自信。

  作为在长白林区工作生活了55年的老“木把”,柏广新已经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始终在积极为长白山林业事业和林区建设鼓与呼,他在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上提交的109件议案、建议被中国林业出版社集结出版,是为《十年百议》。提到森林的作用,一下打开了柏广新的话匣子:“在对生态和森林的定位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堪称伟大的战略家,他曾经对森林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见解: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树的命脉在树,拯救地球就要从拯救森林开始。如果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就会发现,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直指人类文明的核心问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在的前提。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肺的作用就是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则是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两者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循环。此外,森林对于维护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吸收太阳辐射、吸附微细颗粒物、净化空气、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生存发展最为基础性的条件。以我一直以来工作生活的长白山为例,长白林海是我国东北、华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屏障,保存着亚洲东部最为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同纬度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举世闻名的‘天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为保持松辽、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风调雨顺提供了天然生态屏障,近30年粮食丰收年占七成以上。

  柏广新介绍说,国家做出天然林商业性停伐的决定,不是一个仓促的决定,而是国家自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对多年来天保工程实施成果的巩固和肯定。他为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天保工程实施后,吉林省天保工程区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387.83万立方米调减到134万立方米,累计调减木材产量2000万立方米,累计减少森林蓄积消耗3500万立方米。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天保工程区有林地面积357.9万公顷,比工程实施前的1997年增加了14.7万公顷,增长4.3%;森林蓄积5.1亿立方米,比1997年增加0.6亿立方米,增幅13.3%。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这增加的0.6亿立方米蓄积相当于固碳近1亿吨,释放氧气1.1亿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林业行业,衡量森林质量最核心的指标是森林乔木公顷蓄积,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吉林省森林乔木公顷蓄积为122.45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五,其中吉林森工集团所辖森林乔木公顷蓄积达到151.95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从未开发过的西藏和新疆,在全国已开发林区中居于首位,同建国时158.5立方米已经相差无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天保工程功不可没,现在应该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通过停止天然林商业性停伐,巩固现有成果,取得更大胜利。

  那么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困难在哪里,森工企业和群众的收入来源将何以为继呢?柏广新说:“我国目前天然林的面积达到1.2亿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67%;目前每年天然林采伐量为4994万立方米,占我国每年原木产量的64%,特别是这么多年在天然林区历史性地形成了各种以木材及林木精深加工为依托的产业结构和森工企业,关乎成千上万林区职工和群众的收入问题,仅东北、内蒙古国有重点林区,在岗职工就达到44.5万人,离退休人员48.7万人,林业人口295.2万人,县处级企、事业单位378个。可以想见,通过三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于国家目前的林业格局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话说回来,以上这些困难我们是能够克服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想,推动国家天然林商业性停伐的政策顺利落地,主要依靠两条,一是国家通过天保工程进一步提高对森工企业和林区群众的生态补偿力度,进行一定强度的“输血”;二是通过政策组合拳,帮助森工企业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样就会推动森工企业从根本上不依赖木材过活,从长远来看,“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就像习总书记所说,要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起来,‘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柏广新对于有效实施停伐有着一番独到的见解。

  柏广新的底气在于近十年来吉林森工集团行之有效、成果显著的产业转型实践,这一转型模式简要概括就是“坚持三优方针、发展非林产业、实现非林哺林”的吉林森工模式。柏广新介绍,吉林森工集团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确立了“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忠诚做人、和谐创业”的吉森精神和“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生态优先”为首要前提和核心要义。为了更好地培育森林,减轻森林的承载压力,吉林森工主动走上了从单纯开发木材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通过非林产业反哺林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经过近十年发展,吉林森工的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去年木材收入仅占集团全部收入的11%,木材进口加工、森林保健食品、森林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企业发展的顶梁柱。这些年培育了多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其中金桥地板铺进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和宴会厅,霍尔茨门安装进了人民大会堂和故宫,露水河刨花板环保质量超过欧盟和日本标准,在全球居首,泉阳泉矿泉水位列行业前五强……“吉林森工”已经成为绿色、健康、环保的代名词,集团入围全国制造业500强,林区员工收入也从2005年的8900元增长到4.4万元,增长了近4倍,在全国林区中位居翘楚。非林产业的发展为吉林森工人实现生态报国的中国梦奠定了基础,前年开始,他们先后从非林产业子公司的净利润中累计提取3300万元的生态建设基金,用于所辖林区的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环境绿化建设,这一数额随着企业的发展将逐年提高,有效弥补育林基金的不足,成为管护森林的重要资金渠道。“回顾吉林森工集团9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有感触,广袤的大森林,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是我们林区群众的命根子。

  为了推动国家停伐战略更好地落到实处、顺利实施,根据多年的林业实践和转型经验,柏广新颇为“接地气”地提出了若干有很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建议,作为今年参政议政、履职尽责的内容:

  一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根据柏广新的经验,人林混居,再怎么保护也是治标不治本。这几年吉林省创新实践了“生态移民”模式,就是在林业棚户区改造时不是原址重建,而是将林区群众从生态脆弱的林区异地搬迁到乡镇聚集区,进行异地重建,既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又改善了林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实现了生态和民生的双赢。他建议国家把长白山林区设立为全国“生态移民”示范试点区,并进行推广。

  二是免征或返还东北、内蒙古重点林区森工企业发展非林产业项目的所得税,将之转为育林基金,补充停伐后育林基金的不足。作为一线的林业工作者,柏广新十分关心天然林停伐后森林培育资金的来源问题——由于森林停伐,以前从木材销售收入中提取26%的育林基金将无以为继,培育森林的资金来源面临短缺。他提出,如果能将森工企业开发的非林项目免征或返还所得税,并转为育林基金,专款专用,就会弥补这块的投入不足。以吉林森工集团为例,2013年集团所属非林企业缴纳所得税4亿元左右,如果转成育林基金,用于培育森林,解决育林基金不足问题,将会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三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优化生态补偿结构。柏广新向记者分析,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完善,一是补偿价格低,每亩补偿只有5-15元,不利于调动务林人的积极性;二是测算标准不全面,仅仅按森林面积进行补偿,森林面积是常量,全国现有宜林地就这么多,是无法增加的,但森林蓄积是变量,会随着人们管护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为了鼓励大家更好地管护和经营森林,应该大力提高补偿价格,同时按照蓄积量进行补偿。

  四是对吉林省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实行重奖。从1981年起,吉林省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保持在0.04‰以下,由于没有大的火灾,森林资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碳固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激发广大务林人奉献绿色、防火护林的积极性,国家可否本着褒奖先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的目的,对吉林省防火工作进行重奖。

  五是把林木公顷蓄积增长量作为考核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核心指标。柏广新认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我国的森林和宜林地非常有限,就这么多,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进而增加森林蓄积量是很困难的。但通过对森林进行抚育和经营,提高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这个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也是我国推动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用单位面积的蓄积量来衡量政府在林业建设上取得的成绩也是最公平、最合理的。所以应该在对政府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量化考核指标中,把林木公顷蓄积增长量作为考核权重最高的一项核心指标,以建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向激励机制,发挥正确导向作用。

  六是国家持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给水利投入8000亿元拉动内需,林业是处于水利上游的更为基础性的资源,特别是面临全国天然林商业性停伐的重要关头,理应获得更大的投入,保证停伐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