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全国人大代表:我省明年有望进入高考改革试点

05.03.2015  10:29

城市晚报讯     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的方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吉林省高考改革目前进展如何?改革后的高考是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昨日,作为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李桢详细解读了正在完善中的我省高考改革方案。

进展如何?

我省2016年有可能会进入试点

李桢介绍,2014年7月,我省开始着手研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先期的理论研究是由吉林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完成的,并完成了方案起草和初稿工作。2014年9月末,从考试招生的角度与专家团队碰面,进一步沟通,共同来研制高考综合改革方案,12月末,初稿在教育系统内部不同的范围征求意见,也报备省教育厅,现在方案还在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中。

据了解,目前方案已上报到省政府等待审议,此后还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以再进一步修改,最后才能正式报备教育部。教育部再反馈给我省。“经过省委、省政府最终确定时间表,但我估计2015年我省进入试点存在困难,2016年有很大的可能性。”

李桢说,试点可以先在省属高校开展,如果效果好的话,可以扩展到部属高校。对于我省的考生来讲,通过这样的考试设计,可以让考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选择机会。

李桢还强调,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在一起统筹考虑。从考试评价的角度,让各界分流选择毕业生,能够明确无论是走普通高考方向还是走职业教育考试这个方向,都可以有比较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考试评价制度设计得好,必然会导致好的考试走向和态势,使学生得到合理的分流。作为家长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有何优势?

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

李桢说,从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来看,一是从整体设计考虑,考虑到几种教育的衔接,方案把考试分成了普通高考类、体育艺术特长类、高职高专独立考试类、自主招生类。“分类考试由此体现出来,这也符合国家要求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了科学选材、普通高中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考虑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和衔接。”李桢说。

李桢介绍,现在要求全面个性发展,既然是个性,那就是有选择,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这并不是指学生偏科发展,而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突出个性发展。在考试评价上,就有个性考试和等级考试。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课程都设置成合格性考试,学生要想高中毕业,这些科目必须修齐、修完,考试合格了才能高中毕业。我省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了等级考试,有选择性的等级考试与其他省份不同。这就体现了个性发展,国家考试要求理化生政史地中任意选择三科进行考试,但我们同时又设计了音乐、体育、美术、技术的等级考试,这个等级考试不是所有学生都参加,而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自愿选择参加。通过这种等级考试,来证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个性特长,这也更具有公信力。

怎样录取?

采取按照等级进行赋分的评价方式

高考改革了,文理不分科了,选择科目自由了,大家选考的科目不一样,录取的时候要怎么进行合理比较呢?

据李桢介绍,改革后的高考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所以对于这一部分的成绩认定,考生和家长基本不会存在疑虑。而对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认定方式,则既需要体现坚持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性质,又需要体现出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这一部分成绩认定时,选择考生的卷面原始分进行衡量就不太合理了。

考试难易程度不同,科目不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在各省已经出台的深化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案中,则普遍采取了把原始的卷面分转换为比例分的方式,即按照等级对考生进行赋分。在我省的改革方案中,学习水平考试科目中的每门科目以40分作为起评分,将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划分为21个等级,每级之间的分差为3分。李桢说,“采取按照等级进行赋分的评价方式,可以将考试的难度差异和各次考试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化解,从而保证所有的考生的录取机会基本均等。一些有特殊需求的高校,对录取具有特长的考生,也可以适当降低录取的门槛。”

有何影响?

“走班制”教学方式将在高中逐渐风行

随着高考“3+X”考试方式的实施,和学生学习科目选择性的增加,“走班制”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在高中逐渐风行,这也必将给传统的高中教学方式带来新的挑战。

“‘走班制’的教学方式,教师也面临学生的选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李桢认为,在新的高考模式下,高中阶段学校在课程设计、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学生教育、教师培养与发展以及学校的文化形成等方面都即将迎来整体的、深刻的变革。为应对这些变化,学校可以预先对教师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

李桢还认为,在实施“走班制”教学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这样一种情况,由于选择某些科目的学生人数过少,致使部分非常优秀的师资被闲置,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这种情况,李桢建议,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门参与下,多所学校进行资源调配。

助推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

“实施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将是发展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前所未有的好时机,目前全国上下‘千校一面’的状况或许将迎来新变化。”李桢说,学生生源好,定义为升学类型,还可以定义为特色类高中,或者艺术高中、科技类高中特色发展。

李桢介绍,未来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独立的招生考试将成为趋势,这也为更多的学生打通了升学的通道,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将不再把目光仅仅投向普通本科高校,而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而这也将促使高中在办学方面越来越重视特色定位。也能够助推高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如何应对?

选考时应综合考虑兴趣、志向及社会需求

根据国家公布的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习兴趣,以及平时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结合各本科高校公布的专业(类)科目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参加高考。而对于考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李桢建议,考生和家长可以从考生的个人兴趣、将来的志向以及社会的需求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文理科均衡学习,这样在将来报考的时候才能做到选考科目更加科学、理性。

(特派北京记者  郭美佳/报道  李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