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12.03.2016  14:06

在2016年的两会上,“大国工匠”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热词,很多代表委员认为在培养“大国工匠”方面,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同时,要提高优秀技工人才生活福利和社会地位。如何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3月11日,针对此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和委员。

 

代表声音

 

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省是农业大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车秀兰建议:

 

一是把教育培训的根扎下去。

 

需要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做出新的设计和规划,特别是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育培训下乡“最后一公里”的承接站和蓄水池,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送到农民手中。

 

二是把教育培训的腰弯下去。

 

学分制、弹性学习制度、多样化学习成果转换制度、对农民不同学习方式的资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一方面是学校频频呼吁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农业产业化求才若渴求贤若渴、农民们求知若渴求技若渴求富若渴。所以,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让教育培训面向农民的实际需求,把腰弯下去。专门针对“三农”实际,创新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在学习方式、成果获取、证书认定、经费补助等方面,切实给予农民方便和激励,引导更多的农民通过教育培训增长才干、走发家致富之路。

 

三是把教育培训的线拢起来。

 

在县市层面要突出政府对教育的统筹管理,真正做到“三教”(普教、职教、成教)统一、农科教结合,让农民得到效益最大化的教育和培训。要深化简政放权和管办评分离为核心的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教育培训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农民教育活力。

 

四是把教育培训的“”补上来。

 

中央和地方财政还要加大投入力度,并形成持续投入机制,要把它当作公益项目来对待,并利用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办学。要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允许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和建设上来。

 

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

 

全国人大代表沈琪芳认为,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融合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同时全社会也应该多弘扬工匠精神,提升高级技工的社会地位。

 

沈琪芳代表说:“大家都称赞日本人的精细、德国人的严谨、瑞士人的精确,听这些国家的工匠故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他们对技术标准的追求,能够达到如此严谨和极致?实际上,品牌就是这么来的,百年品牌更是这么来的,如果没有对技术标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守的话,不可能有得到全球推崇和认可的品牌。

 

沈琪芳表示,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却没有培养他们职业技术的文化。

 

也就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所需要具有的工匠精神,这是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著的坚守,职业教育文化的根本。

 

委员建议

 

在高等职业教育设立“工士”学位

 

要想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必须发展好职业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制造业高级技工短缺。在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到了60%,中级工35%,高级工仅为5%。德国高级工的比例为35%-40%。

 

从学历上看,德国等先进工业国家很多本科毕业的一线工人,而我国本科毕业的一线工人数量很少。

 

另外,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教材和设备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例如,一些职业院校的数控专业的教学理念和设备,还是传统的数控专业所学的知识。而很多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早已淘汰了该种模式。有的学生只能背程序应考,不能解答创新课题。

 

我国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积极性普遍不高,制造业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孙太利委员建议由教育部和国家工信委联合制定十三五期间,实施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方案。目标是培养一批高度胜任现代制造业岗位的现代“制造人”。他们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能力。

 

另外,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设立“工士”学位,给技能型人才一份荣誉感,使得职业技能型人才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形成只要具有一技之长,就一定会有出彩的人生。

 

同时,国家应当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提高优秀技术工人的生活福利。鼓励技能人才以智力资本入股或参与企业分配。

 

我省行动

 

我省将构建

 

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月11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停止招生36所,技工学校停止招生80所,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工作得到推进。成功实施5个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和5个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在长、吉两市启动职教产业园区建设,预计两年内可见显著成效。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5家单位被教育部评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衔接试点全面展开,搭建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今年我省将构建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持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通过撤销、兼并、划转、托管等方式,到2020年将全省中职学校整合至150所左右。

 

推进与我省

 

产业衔接配套的特色专业

 

同时,今年我省将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我省支柱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与产业衔接配套的专业建设,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制定我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贯彻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升职业院校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办学活力。

 

围绕产业需求,加快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打造一批品牌(特色)专业。深化中高职衔接试点,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管理办法》、《中高职衔接试点转段考试实施方案》,做好转段考试组织工作。

 

遴选10所以上院校(企业)

 

开展联合招生(招工)

 

2016年,我省将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和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动2015年立项建设单位加快建设,做好2016年度遴选申报和评审立项工作。

 

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遴选10所以上院校(企业)开展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深入开展我省职业教育宣传月和国家职业教育宣传周的组织宣传工作,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做好2016年中高职技能大赛的选拔工作,将“互联网+”纳入新增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