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86690人走上脱贫之路

27.11.2015  08:56

      大安市于1990年、2002年和2011年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新时期扶贫工作重点县和14个扶贫攻坚重点片区之一的大兴安岭南麓片区。通过1994年至2000年的“八七扶贫攻坚”和2001年至2010年的“第一个十年扶贫开发”,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最初的15万人减少到6.6万人,脱贫8.4万人。在2011年至2020年的“第二个十年扶贫开发”中,大安市农村贫困人口最初为16.8万人,通过国家资金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2011年至2014年脱贫8.1万人,脱贫率48.2%,还有86690人未脱贫。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和省、市相关部署,大安市结合本地“量大、面广、返贫率高”的贫困现状以及增收结构单一、土地贫瘠、基础设施滞后等实际,确定了“一年夯实基础、两年突破发展、三年攻克难关、四年全部脱贫”的扶贫攻坚思路,在“”上做文章、在“”上花力气、在“”上下苦功,不断强化“四个一批”,必保2018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发展产业拉动一批,着力实现41236人脱贫

      以成型的“三大致富产业”为脱贫的重要渠道,扶持贫困户融入发展。一是抓特色种植业,解决15269人脱贫。今年,大安市整合扶贫资金386万元,通过扶持贫困户种植黄菇娘、西甜瓜和反季蔬菜,实现1134户贫困户、3951人脱贫。2016年至2018年,大安市计划建设大棚4000栋,确保3500户贫困户、11318人脱贫。二是抓养殖业,解决17400人脱贫。投入扶贫资金1555万元,通过扶持建设育肥羊舍,实现1482户、4503人脱贫。2016年至2018年,计划新建羊舍4300栋,确保4050户贫困户、12897人脱贫。三是抓劳务输出业,解决8567人脱贫。今年通过输出贫困剩余劳动力,使2217人人均年增加收入1.5万元。2016年至2018年,将加大贫困人口中的剩余劳动力输出力度,确保4886户贫困户、6350人脱贫。

      依托项目扶持一批,着力实现14600人脱贫

      以“四大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的重要途径,改善贫困户生产条件。一是实施水源工程项目,力争脱贫10290人。今年投资660万元,打抗旱井300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使904户贫困户、2663人脱贫。2016年至2018年,计划每年新打井310眼,确保2407户贫困户、7627人脱贫。二是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力争脱贫4310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31.57万亩在同等价格下优先发包给项目区内的农民耕种,使468户贫困户、1115人脱贫。2016年至2018年,确保1150户贫困户、3195人通过承包新增耕地实现脱贫。三是实施路网工程项目,让20500贫困人口受益。今年投入扶贫资金1470万元,修“村村通”30公里,完善18个贫困村的村屯路网建设,直接受益贫困户1100户、3500人。2016年至2018年,计划每年新修“村村通”35公里,让5500户贫困户、17000人受益。四是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使1500人实现脱贫。依据大安丰富的“”资源,着力引进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和农业企业,推动光伏产业与棚膜经济、畜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光伏企业缴纳扶贫资金,使1500人脱贫。

      通过辐射带动一批,着力实现28600人脱贫

      以4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74家“三名”服务组织,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实施捆绑经营工程,解决9600人脱贫。今年大安市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富功能,使900户贫困户、2484人脱贫。2016年至2018年,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确保2160户贫困户、7116人脱贫。二是实施抱团合作工程,解决10000人脱贫。着眼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培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有信誉、有增收愿望的贫困个体加入,以抱团取暖方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今年大安市各类专业合作社吸纳1023户贫困户、2533人实现脱贫。2016年至2018年,力争再带动3400户贫困户、7412人脱贫。三是实施土地流转工程,解决9000人脱贫。目前,大安市流转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土地达到2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2.3%,切实发挥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发展效益和实现贫困群体增收的效果,今年通过流转土地后打工脱贫致富的贫困户有873户、2329人。2016年至2018年,继续引导2350户贫困户、6671人通过流转手中土地实现脱贫。

      依靠救助救济一批,着力解决2254人脱贫

      具体采取两项措施。一是低保“兜底”。主要是对于大安市目前尚有的931户、2254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将着力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执行按贫困程度分类施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力争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二是各类救助政策“救急”。主要是针对贫困人群在基本生活、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困难和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分别采取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临时救助等措施给予救助,降低返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