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再度大跌 对美元中间价贬值1008个基点

13.08.2015  10:57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306,较前一交易日(8月11日)中间价6.2298贬值1008个基点。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二天贬值千点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5年8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306元,1欧元对人民币6.9481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052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1583元,1英镑对人民币9.8499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6225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1393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5061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4.8355元,人民币1元对0.62211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0.1399俄罗斯卢布。

 

会不会持续贬值?

 

继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136个基点,引起市场各方强烈关注后,8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又出现接近1.6%的贬值。受此影响澳元、纽元等和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货币对8月12日亚盘进一步重挫。

 

人民币贬值源于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11日起,做市商要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也就是说,央行定价规则改变了:以前不管前一天市场怎么跌,即便碰到跌停,第二天报价确定中间价也不用管前一天的市场情况,现在是必须反映市场真实情况。

 

具体为何这么规定,央行给出的理由有两点:

 

其一,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后,“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报价,过去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得到一次性校正”。

 

其二,近日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使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做市商更多关注市场供求的变化”。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波动是正常的。8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8月11日中间价变动接近1.6%(贬值方向),主要原因是8月11日公布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在对新数据进行分析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做市商进行报价。

 

短暂的磨合期过后,外汇市场日内的汇率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变动将会逐渐趋向合理平稳。

 

而中金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和范阳阳认为,央行选择在这个时候主动性贬值可能有几个方面原因:

 

1、在汇率条件上进行一定放松,刺激经济。

 

7月份出口增速意外滑落一方面与全球外需较弱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人民币汇率偏强削弱出口竞争力相关。如果汇率条件不能改善,那么最终刺激经济的重任必然落在压缩实际利率上。因此,汇率层面的适度贬值,对于改善整体货币条件有利于,使得货币政策多了一个途径来刺激经济。

 

2、为资本账户的开放,尤其是开放国内债券市场做进一步的铺垫。

 

虽然理论上为了加入SDR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维稳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由于汇率与自身经济基本面不匹配,市场的贬值预期一直无法消除,从远期汇率较强的贬值预期可以看到这一点。

 

这种忧虑实际上导致境外机构一直不太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害怕持有后未来的贬值导致损失。央行的主动性贬值其实有利于消除相当一部分贬值预期。加上贬值有利于刺激经济,这样可能使得境外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增强。

 

在贬值后,如果未来开放国内债券市场,那么在汇率对冲成本下降后,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实际上是增加的,有利于增加境外机构对国内债券的投资力度。因此,长远来看,这次主动性贬值是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的,只要海外市场相信人民币不会一直持续贬值。

 

3、在美国加息前贬值掌控更大的主动权。

 

考虑到市场对美国在9月份加息有不低的预期。假设美国真的9月份加息,那么如果人民币汇率要选择主动贬值,时间点放在美元加息后会比较被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如果现在贬值,并在未来一段时间重新稳定汇率,那么可以掌握更大的主动权,避免美国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资金流动更大的影响。何况SDR的评估在今年年底,央行仍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更多汇率方面的改革和资本账户的开放来争取加入SDR。

 

在一夜回到两年前后,人民币是否会继续走低,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央行新闻发言人12日早间表示,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一是我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增长7%,从全球横向比较看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7月份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额的较大波动应是临时的、可控的,我国仍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是我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2015年前7个月货物贸易顺差达3052亿美元,这是决定外汇市场供求的主要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持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

 

三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等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逐渐增加,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注入了新动力。

 

四是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在较长一段时间走强,市场对此已在消化之中。未来美联储加息这一时点性震动过后,相信市场会有更加理性的判断。

 

五是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5年汇改时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的余永定认为,人民币升值时代已经结束。

 

至于具体贬值幅度,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在岸人民币将迎来新一轮持续贬值,幅度可能在5%以上。不过,人民币贬值会受到央行的密切关注和调控,所以并不会出现断崖式暴跌或无序贬值。

 

当然还有乐观的声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鄂永健认为,报价方式调整导致中间价贬值是一次性的。尽管当前市场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但由于每日汇率波幅限制还在,加上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仍属平稳、美联储加息仍有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并不会形成持续贬值趋势。

 

全球央行反应

 

美国财政部声明表示,现在断定中国央行这一变化带来的全面影响为时尚早,中国表明此举是向市场决定汇率迈进的又一步,美方将继续观察中方政策的执行,敦促中国改革的步伐,包括敦促中国采取额外措施转为市场导向的汇率以及更为依赖内需的经济,这符合中美最大利益,“任何改革的退步都将令人不安。

 

俄罗斯央行12日下午称,人民币走软不会对俄罗斯金融市场和卢布汇率产生直接影响。

 

越南央行12日10点前后在网站上发布公告称,扩大越南盾每日的交易区间。越南盾可以在央行设定的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先前浮动区间为1%。

 

印尼央行官员12日上午称,市场反应受投资者情绪驱动;印尼央行将继续入市稳定汇市和债市。上午11点半前后,印度卢比兑美元跌至64.61,创2013年9月来新低。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Andrew Robb在12日上午表示,中国已经“迅速行动”、让本币贬值。人民币贬值旨在恢复出口竞争力。

 

据菲律宾央行11日公告,菲律宾央行行长Amando Tetangco称,菲律宾比索走低受到中国引导人民币贬值影响,但这只是短期现象,中国这样做有利于促进长期全球经济增长。Tetangco在声明中称,“和之前的预料相一致,人民币贬值后,市场的第一反应是包括比索在内的地区货币纷纷下跌。”他还表示,一旦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短期内对扶持中国出口有效,也会利于亚洲地区贸易,进而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支撑。他12日进一步表示,菲律宾央行对人民币持观望态度;菲律宾比索追随地区货币走软。

 

韩国财长崔炅焕11日表示,韩国在人民币贬值后密切关注汇市,人民币贬值是支撑出口的一项行动。据路透,韩国外汇官员11日表示,只要韩元是有序波动,当局并不过分担心韩元在人民币贬值后的走软。中国央行的举措旨在更好地反映市场情况,而不是为了引发所谓的货币战。

 

印度财政部秘书财长Rajiv Mehrishi于11日下午表示,人民币贬值将对印度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也对印度出口产生影响。另一位印度政府官员表示,印度央行不降息是错误的,印度卢比升值会对印度造成伤害。12日上午印度卢比兑美元一度跌至64.61,为2013年9月来最低。

 

数据显示,2014年末以来,美元持续走强,欧元、日元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均表现出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始终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这就意味着,更趋市场化后,人民币将逐渐回归本位,步入一轮下降周期。

 

虽然不少专家表示,由于每日汇率波幅限制还在,加上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际收支依然顺差,人民币并不会形成持续贬值的趋势,但许久未现的汇率大幅下跌,还是给市场带来很大震动。

 

其实,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们的影响绝不仅仅停留在市场层面,而是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就逐一盘点一下,看看这一政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