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倡导大学区管理 让学校人变学区人

09.03.2015  10:04
孙鹤娟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孙鹤娟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城市晚报讯 今年中央政府仍然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比去年提高10.1%,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坚持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昨日,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孙鹤娟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2015年,省教育厅将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证机制,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同时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和高校内涵发展。

   特岗计划实施6年 为农村教师队伍“换血

  孙鹤娟介绍,从吉林的省情说,教育资源底子薄。吉林省要想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打法,要切合自己的省情,所以我们更多的其实是着眼于软性资源的平衡。当然,我们的硬件也是不断地投入来解决薄弱学校,同时我们做好软性资源的文章,可以以软代硬,所以吉林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段和义务教育学段,我们立足抓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差异来缩小城乡、校际差异,在这方面吉林有很好的探索。我们连续6年实施特岗计划,每年拉动一万名大学生从重点大学和师范类院校到农村乡镇以下任教,6年下来,97%的大学生都能稳定到那里,落岗进编,大大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为农村教师队伍“换血”。今年还是继续实施这个项目,大约是两个亿的投入。

  “ 同时,从吉林省实际出发,我们在城市倡导大学区管理,由学校人变成学区人,教师就流动开了,所以现在全省大学区遍地开花。”孙鹤娟说,大学区就是校际之间自主发展的联合体,教师在大学区之内之间有序地流动,所以教师作为教育第一资源也是核心资源,他动起来了就会缩小校际差异,因为择校的问题就是择师,那么教师动起来了,家长就觉得原来的薄弱学校有了好老师来执教了,他就不去择校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其实就是立足为我们所有的孩子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期待国家政策支持

  “吉林省60个县、市、区中,有一半以上是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边境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县。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尤其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吉林省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的问题日益凸显,要实现补短板、标准化、上水平的目标,完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任务,难度较大。而以往国家实施的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及资金投入,主要针对西部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市,这样就把吉林省的其他贫困县、边境县、革命老区县划在了特殊支持的外围。”孙鹤娟建议国家政策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重大扶贫项目资金能分类划分划拨标准,特别是国家正在实施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的实施策略,希望国家能根据各省实际,增加贫困地区“全面改薄”中央资金补助额度,适度放宽吉林等贫困省列入中央资金补助的县、市、区范围,设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更好地推动全国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发展中职教育 建议国家建立全部免费制度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孙鹤娟说,要加快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但在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中研究发现,存在中职-本科衔接及高职-本科衔接试点学生转段考试升入本科后的招生计划没有落实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没有明确解决,可能会引起后续社会问题,孙鹤娟建议国家出台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方面的政策。

  孙鹤娟建议,国家需要建立中职教育全部免费制度,减轻学生及其家庭负担。“近几年我省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数量锐减,这些学生走向社会,既缺乏一技之长,又缺乏较好的文化素养,制约着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薄弱,农村、农业人口仍是人口结构中主体,教育支出仍是家庭的主要支出。”孙鹤娟建议,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建立中职教育全部免费制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初中毕业学生继续接受学校教育,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孙鹤娟认为还是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这就需要国家立项“劳动力大军素质提升工程”,出台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的法规和激励政策。同时,设立国家高职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国家级示范(骨干)性高职院校建设,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城市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郭美佳/报道 李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