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降3年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21.01.2015  12:07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4年16-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绝对数量下降。

 

此外,城镇就业人口增量也在收窄。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明显低于2013年的1138万人和2012年的1188万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实际进入劳动年龄段的人口在减少,新增就业人口的统计基础更多是依靠农民工数量的增长。不过,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同时显示,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也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

 

劳动人口连续3年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2013年,国家统计局将劳动年龄人口的统计范围调整为16-60岁。统计结果显示,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6%。

 

2014年,统计局以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统计对象,结果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上年末又减少了371万人,总数为915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

 

记者对比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出现绝对数量下降。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下降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社科院日前发布的《蓝皮书》指出,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幅相对放缓,年均减少155万人;之后一个时期减幅将加快,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应尽快从“单独二孩”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过渡,以应对潜在低增长率带来的挑战。

 

蔡昉对记者表示,我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逐渐消失,即使执行了 “单独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虽然放松人口生育政策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增长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实现合理的人口结构,提高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从而能够对潜在增长率产生正向的影响。

 

此外,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翼提出,如果2015-2016年间还没有出现较大的生育高峰,为应对未来劳动人口的减少,应全面放开“单独二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