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为了交通畅通——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缓堵保畅工作纪实

04.08.2015  17:55

   核心阅读

  如今,立体化大交通格局正如化蛹成蝶般展现开来,人们不会忘记有一群身影始终坚守在缓堵保畅的第一线——可亲可敬的长春交警。他们为长春创造了缓堵保畅的城市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奉献者之歌。

  当前,长春正在迈入一个汽车“高速度增长、高效率使用、高密度聚集”的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解决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躲不过、也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2012年5月,长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大建设、大改造,随着“两横三纵”快速路、地铁、轻轨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城市交通如凤凰涅槃一般,经历了一次浴火重生的痛苦经历。

  如今,立体化大交通格局正如彩蝶化蛹般展现开来,人们不会忘记有一群身影始终坚守在缓堵保畅的第一线——可亲可敬的长春交警。他们为长春创造了缓堵保畅的城市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奉献者之歌。

   有一种责任叫担当

  如果将一辆辆机动车连在一起,400多辆机动车需要至少2公里长的道路来停放,长春机动车就是以每天这样的速度在快速飙升。

  近几年,长春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渐趋饱和,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重,呈现出由早晚高峰向平峰蔓延、由点段拥堵向区域扩展、由工作日向节假日延伸的紧张态势。

  长春交通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国家有难,军人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义不容辞;交通拥堵,交警挺身而出缓堵保畅责无旁贷”。2010年9月2日,刚刚组建的长春市交警支队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强力的举措,担当起城市畅通保卫者的光荣使命!

  为了缓堵保畅,长春交警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件事就是提高见警率,打的第一张牌是搞勤务改革。精简机关,全队1/3的机关警力彻底下沉到基层;靠前指挥,机关所有民警早晚高峰都要深入一线站岗执勤;强化警控,勤务时间从原来的早7点至晚7点延长到早6:30分至晚21点;实行“零容忍”勤务考核制度;取消双休日、取消年假……

  为了群众的利益,长春交警始终把优化交通组织作为缓堵保畅的中心和主线,史无前例地实施了15期大规模交通调流,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路网通行潜力;始终把提高路面见警率作为缓堵保畅的关键,创新了10种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强化路面管控效能;始终把从严规范交通秩序作为缓堵保畅的重点,坚决将3年严管行动计划延伸到5年,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堵塞人为因素;始终把提高群众文明交通素质作为缓堵保畅的根本,最大限度地强化交通文明宣传教育。

   有一种平凡叫坚守

  2000年,长春市建城区面积158平方公里,机动车13万辆,交通警力1148人。2013年,建城区360平方公里,机动车80万辆,交通警力1313人。13年的时间,长春的建城区扩大了一倍,机动车增加了6倍,而警力却仅增加了162人。

  事实上,两年道桥建设期间,长春交警支队并没有增加一兵一卒。见警率的提高是靠警力挖潜,靠增加出勤时间,靠全体交警的苦苦坚守换来的。

  两年来,全队机关下沉机关警力122人,全部充实到了缓堵保畅第一线;全队1313名民警以及158名事业干部,都有自己的执勤岗点和执勤时间;全队民警每人每天超时工作近两个半小时,全队每天增加工作时间3000多小时,相当于每天增加近400名警力。

  2012年10月22日,长春就下了第一场大雪。那年冬天更是强降雪与极端冰冻天气频现,气温一度创下65年来少有的零下30多摄氏度的低温纪录。

  支队18次启动一级预案,全队1300名民警全员上路。在西解放立交桥、芙蓉桥、朝阳桥、西安桥,路面冰滑,车辆熄火、溜车,民警们撒上了厚厚的炉灰,帮助司机推车;在解放大路与人民大街交会处交通岗,女子中队民警们冻得直哆嗦,也要咬着牙保持站姿和手势标准;在人民大街暖气水管爆裂的现场,民警们在-33℃严寒中趟水指挥疏导,下岗后,大家在队友的帮助下才能脱下被冻硬的裤袜……那个冬天,32岁的朝阳大队交警郑冠楠也和全体队友们一样,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抗击冰雪缓堵保畅的第一线,为此他三次推迟婚期。

  他们就是这样,把奉献当成责任,把坚守当成习惯,用汗水构筑起安全畅通的屏障,以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兑现了自己当初提出的“遇有交通堵塞,交警与您同在”的铮铮誓言!

   有一种感动叫和谐

  受大规模路桥建设影响,8路公交车80%的线路被迫改线。

  作为车队队长的于长山,每天开车沿线巡察时,总能看到那些交警。晴天他们站在灰土扬尘里连口罩都变成了灰色,雨天路面泥泞,车陷进去他们就一辆辆往外推。最要命的是这条线很多地方都是单排车道,车多路窄,只能依次通行,信号灯派不上用场,交警只能靠手势指挥,靠嘴喊……

  “换位思考后,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交警的艰辛和不易。”于长山说。

  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感动,让这一对处罚与被罚的“冤家”变成了同盟。

  现在,于长山每天早晨都会5点半从家出发,约上2名队友6点钟准时赶赴一匡街和九台路交会处,义务执勤2个小时。

  2011年以来,长春交警支队针对影响安全、影响畅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大类、15项严重违法行为连续三年实施“严管行动计划”。在严厉打击和治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支队还出台了《道路交通十项轻微违法行为管理规定》,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进一步彰显了人性化管理特色。

  朝阳大队交警刘宏宇是业内公认的执法标兵,每年纠正各种交通违法行为13000余件,且无一例上访投诉案件发生。每次处罚后他都会送上《违法信息提示卡》、《交通法规宣传卡》、《查询问路服务卡》,清楚地记载违法时间、地点、事由,遇到外地问路人,他还会送上一张长春市地图,划出清晰的行走路线。

  几年来,从他手里发出去的提示卡片4万余张,地图也有1000多份,花掉了刘宏宇4000多元钱,如今这“三卡一图”已经作为“宏宇法”在全中队推广,刘宏宇也荣获了“全国交警系统文明执法标兵”称号。

  有一种力量叫温暖

  在长春市交警支队有这样一个传统:民警家中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患病住院,支队、大队领导都要亲自到场;民警受奖,领导要到家中或家属单位送去鲜花祝贺;民警家里有了矛盾,大队领导主动家访,及时化解;民警家里有了困难,大家会当成自家事一样,捐款捐物,出谋划策,跑前跑后。

  特勤大队交警毛宇的妻子产后抑郁,又得了血液病卧床不起,年迈多病的父亲没有工作,无力帮他照看病妻和弱女,他只能与母亲一起照顾妻子和孩子。特勤大队的紧张工作使他无暇照顾家庭,几次找领导谈话萌生退意。

  大队班子了解情况后,多次协调相关部门为他申请了特困民警资金救助,并联系医院为他妻子治病,联系幼儿园给他的孩子办理入托手续,现在毛宇不仅能够安心工作,还成为所在中队的骨干。

  几年来,交警支队先后与家政公司、市内多家医院合作,组建了民警家庭服务小分队,为民警接送孩子、疏通下水,开辟家属医疗绿色通道,使民警难事不难,后顾无忧。实践证明,只有把爱心献给民警,让民警感受到身边有爱,才能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情,用忠诚驻守平安,用爱心奉献社会,用真情服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