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五大理念落实到“十三五”环保工作中

29.04.2016  10:19

  今年两会审议和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发展理念的新定位、新高度,更是有的放矢、务实可行的发展手段与工具,对环保领域具有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是“十三五”环保工作的根本遵循,更是从一纸蓝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案化、项目化、具体化。

  

   创新是引领生态环保工作的第一动力。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与双赢,是管理技术问题,更是观念认识难题,解决的出路在于思想创新。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认识进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转变,给我们的思想观念创新奠定了基石。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有效传导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上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协调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 协调是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效能的有力保障。要以协调理念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环境预防体系,推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预防是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战略环评、完善环境标准等措施。按照“县市划定、省级统筹、国家备案、对外公开”的工作机制,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目录,强化监督检查和惩戒问责,并与配套激励奖惩政策衔接挂钩,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通过强化战略和规划环评,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通过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减轻污染排放,促进环境治理。

  

   绿色是培育生态经济增长点的必要条件。 绿色是效益问题,以绿色理念引领消费并带动生产方式转变,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之丰败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要弘扬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消费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个人消费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以绿色消费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和清洁生产,通过消费升级带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推进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物流。

  

   开放是履行国际环境责任的必由之路。 开放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中国作为大国要担当,要有走向世界的担当。以开放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产品供给,有利于扩大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为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贡献中国智慧。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国装备、产业和产能走出去,需要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支撑,如做不好,会直接影响投资安全,甚至给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以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共享是绿色惠民的本质要求。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历史选择。“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描绘的美丽中国,激发亿万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凝聚建设美好家园的同心众力。只有为人民,生态环保工作的意义价值才能产生出来。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强化环保为民、惠民、利民的理念,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

  

  万语千言,不去兑现就是谎言;千思万想,不抓落实就是空想。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抢抓历史机遇,按照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就一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战略目标,推动环保工作迈入新阶段。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