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我们该“+”什么

13.11.2015  23: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Visbody人体三维扫描仪项目团队在决赛中向评委展示“虚拟试衣间”。未来可以应用到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美容、动漫影视等行业,前景非常广阔。   记者 刘怀 摄

日前,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大学结束。

这是一场青春的表演,这是一场头脑的风暴,这是一场互联网的盛会。

大赛进行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临赛场,这给了大学生们极大的鼓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高校入围的100个项目中,从数量上看,东南沿海地区是最大赢家。而出人意料的是中部地区,湖北省甚至以入围13个项目而称王。作为东道主,我省仅有两个项目入围。从质量上看,这次大赛呈现的是一次科技与未来的碰撞,高科技、新业态林林总总。反观我省的项目,则大多是依托于服务业。

看着别人摘金夺银,我们该去思考,“互联网+”,我们到底该 “+”什么?

互联网+头脑=奇思妙想,创意无限,“互联网+”精彩纷呈

赛场上,各地的莘莘学子们有的掌握了核心技术,有的走在了科技前沿,有的彰显了无限创意。

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杨绍毅是Visbody人体三维扫描仪项目的创始人。他的项目在一分钟内就能快速扫描出3D人体模型,他们利用云平台技术将所有人体3D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开发出相应的APP。“Visbody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我们在做‘虚拟试衣间’项目,在APP上,消费者可以直接把一件衣服穿在自己的3D人体模型上,衣服合不合身一目了然。”在路演中,项目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这样的项目真的很吸引我们的眼球。Visbody在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美容、动漫影视等行业都能有所作为。”投资人李力伟称赞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夺得冠军的Unicorn无人直升机的流线型机身,可以减少飞行阻力,提高抗风性,以其噪音低、易维护、低温启动、可在风雪雨中飞行等特点,参赛伊始就受到评委的关注,风投企业纷纷抛出绣球。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广州优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移动营销服务平台整合了18万款优质APP,有6000多个广告合作伙伴,通过大数据帮助客户进行广告精准定位。2013年完成B轮融资,去年订单金额达4.1亿元,今年年底将在新三板上市。

……

整个赛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舞台,创意一个比一个精彩,项目一个比一个优秀,让人应接不暇。选手们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密切结合,覆盖“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业态、公共服务、技术支撑平台等领域。对互联网,他们已不满足于做加法,而是开始做乘法。

记者在统计中发现,虽然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占比仍然处于优势,但大赛邀请来作为评委的投资人则更倾向于新技术、新业态。大赛获得前三名的4支团队不是新技术就是新业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的喜好。

而我省项目的高科技成色明显不足。在进入全省总决赛的100个项目中,70%都集中在“互联网+服务”上,这说明,人家在做领“”项目的同时,我们还满怀着加“”的热情。

互联网+环境=微生态土壤,扶持孵化项目,供应充足养分

在浙大,最大的系是什么系?是‘浙大系’!毕业校友都是这个系的学生,他们成功后回到学校指导学弟学妹创业。”浙江大学学工部部长邬小撑说:“我们学校充分利用‘浙大系’资源,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浙大校园培养微生态的创业土壤。

浙江大学获得大赛冠军的智能视力辅助设备项目主创人员李响,就是吉林人。他当年刚来到浙大校园时,就感受到浓浓的创业氛围。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学长、前辈给李响以极大的帮助与扶持,才让他明确了努力方向,避免了许多弯路。

这就是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指那些与创业环境相关联的因素的集合,具体分为政府政策、项目支持、金融支持、教育培训。其中政策、项目和培训,各地做法大同小异。而作为市场的风向标,投资支持无疑是创业最主要的环境。

记者查阅了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出版的《2013中国风险投资年鉴》,其中风投机构管理资本额地区分布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最少,只有5.05亿元,占比0.68%,其中辽宁0.48%、黑龙江0.2%,吉林省基本没有。虽然数据是几年前的,而且是来源于抽样调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问题。

投资投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给创业者的信心。最近,一个喜讯从吉林财经大学传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王佐文的创业项目“宅窝窝”,获得了来自北京的500万元的天使投资。对王佐文来说,这是对他创业的巨大的支撑,而对于我省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这个消息让我们备感振奋,创业也更有动力了。”正在从事机器人研制的吉林大学学生创业者牛冠冲告诉记者,他们准备加速项目的研发,抢占先机。

近年来,中部地区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条件支撑都有明显提升。东北和西北高校所处的地区创新创业整体氛围还有待提升,这些地区的大学应该承担起带动创新创业的历史重任,成为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至少要向中部地区看齐。”我省一位高校负责人这样说道。

互联网+文化=文化熏陶,意识影响,打造创业精神栖息地

“我省互联网+创业的基础比经济发达省份薄弱,创业文化还不够浓”,谈到与发达省份创新创业的差异,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我省“互联网+”领域专家费宇鹏教授感慨颇多。

创业文化是指与社会创业有关的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它植根于一个商业性生态系统,体现地方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费宇鹏说:“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我省有创业意识的还只是一小部分年轻人。在北方,通常越有本事、学历越高的人,就业的意愿反而越强,这与南方大不一样。

记者在采访上海团队的过程中,“复旦创业走廊”成为被多次提及的关键词。

复旦创业走廊”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整体环境,是一块创新创业的精神栖息地。作为此次大赛的带队老师,复旦大学教务处应质峰老师说:“复旦大学注重大学生实践创业项目的扶持和培养,10余年来,学校已经支持3000多个项目,超过4000名本科生参与其中。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通过评审,资助了大学生创业企业130家,资助金额1568万。

说起创业精神栖息地,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创客”。我省的“创客”从无到有,硬件搭起来,各种政策和扶持措施也都出台,但部分众创空间里明显人气不足,整体利用率不高。这与深圳的“柴火空间”、北京的“车库咖啡”等经常人满为患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创新创业文化是一种氛围,谈论创新创业的人越多,创新创业成功的人越多,就越能影响身边的人,就会形成一种文化熏陶,产生意识影响。

在比赛场外,记者看到长沙理工大学的几个师生眉飞色舞谈笑风生。他们骄傲地跟记者说:“我们学校当初海选的时候就有280多支队伍报名,进入前100的有3支队伍,两金一银,比有些省都多。”几个参赛的同学说:“我们比赛完了,就立刻去观摩,真是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太有好处了。

而据了解,省教育主管部门给我省的一些高校发放了比赛观摩券,但却很少有去现场观摩的。如此盛大的赛事,如此难得的机会,竟然就这样轻易错过。

大赛结束了,我们的思考应该开始了。我们应该意识到,“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项目”,而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的工程,不但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社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形成人人谈论创业、人人关心创业、人人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从而形成新的民族风尚和价值体系。只有让“互联网+” “+”头脑、“+”环境、“+”文化,我们才能找寻到 “互联网+成功”的密码,才能成为“互联网+”舞台的主角。

记者 刘怀 于宁 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