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谋划吉林农产品品牌建设
吉林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近几年来,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从全国来看,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仍然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互联网+”概念给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给农产品品牌建设注入了新思维。用互联网思维谋划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彼此的竞争都是品牌的竞争。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价值,就要把它从传统的“吃饱”、“吃好”,提升为一种时尚流行文化,一种健康生活理念。用互联网思维谋划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文化背景的推广工作,促进外在元素与内在文化相结合。品牌的文化建设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经之路。品牌的文化背景就是品牌的故事,几乎每种农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活动痕迹,都可能激发出一则动人的故事。用文化定义品牌,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不仅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也能在人际间实现有效传播,成为标记某个消费群体,分享消费者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进而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
二、创建透明的供应链体系,为品牌信誉提供技术支撑。要树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可追溯体系,是使消费者吃上“放心粮”、喝上“放心奶”的重要手段。从现阶段的技术发展看,用手机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从而获得耕种地点、采摘时间、运输环节、保质日期甚至营养成分等都不是难事,“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整合能力使这一切在技术上早已经成为可能。透明的供应链体系,不仅可以给消费者以“明明白白消费”的保障,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当前,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障碍主要是相对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因此既需要质检机构、认证机构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通过合作经营、土地流转、生产集约等方式,逐步走上规模化农业的道路。
三、增强产销互动性,提高消费者对生产环节的参与度。品牌的产生得益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用户对产品的认知过程,实际上也是品牌的传播过程,在品牌的建设中要推动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的互动,从而使消费者更多、更好地了解产品,进行体验并作出积极评价。现阶段,建立实体体验店,通过销售优质农产品,打响农产品品牌,仍是一种行之有效,又不可舍弃的好方法。但线下品牌的塑造还要与互联网线上的推广深入融合,通过网络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和心声,包容消费者的批评和“吐槽”也是品牌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四、整合传播渠道和资源,发挥互联网再造信息的张力。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供了方便、快捷,甚至是低成本的信息渠道。QQ、微信、微博目前还都处在免费开放资源的发展阶段,运用广告、公关、促销、事件行销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再造信息的能力,可以使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两点间的那条直线”。
五、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实现从服务消费者向管理消费者的转变。一个知名品牌,除了好的产品,好的品牌文化,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的高渗透性,重新定义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对稳定的互联网平台,生产者、经营者不仅可以很好地服务消费者,甚至可以通过好的管理手段实现对消费者的“逆袭”,以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六、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为农产品品牌保驾护航。注册商标是农产品品牌取得法律保护的重要途径。由文字、图形或其组合而成的商标,具有使商品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的辨识功能、广告功能和质量标示功能,现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现阶段,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从而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走上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