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 生还是不生?江城市民在纠结

30.11.2015  11:10

  “全面二孩”政策公布后的这段时间,一直是江城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近日,记者先后来到我市几家大型医院的妇产科咨询,医生反馈称,为生二孩前来咨询的人并不如想象中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正在考虑二孩问题的夫妻主要分为“喜大普奔”、“坚决不要”、“犹豫不决”三大类型,影响他们选择的主要有收入、精力、人力等几大因素。

 

   不生者说:

 

  不要,不想,不愿

 

  在采访中,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对于像她这样的公务员来说,二孩政策的放开,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她和爱人经过郑重商量,还是决定不生。他们的理由有两点:经济压力大,没有精力再照顾一个孩子。

 

  一想到要再生一个孩子,再经历一段半夜起床给孩子泡奶粉的日子,31岁的张女士也“不寒而栗”。“养孩子的累只有养过的才知道,实在不想再养一个,就算家里有老人帮忙照看,自己还是很操心、很辛苦。”张女士说,她和爱人都是上班族,每月领着固定工资,就目前来说,两人的收入供儿子上幼儿园、保证一家人的生活质量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再生一个,每年至少要增加2万元的花销,收入不增加花销反而大了,家庭生活的整体质量肯定会受影响。另外,张女士还担心再休一个产假,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

 

  “不要,不想,不愿。”32岁的胡女士一听说生二孩,不假思索地一连说出3个不字,“现在一个小孩都让我筋疲力尽,再来一个,作死的节奏哇。”胡女士开玩笑说。

 

  调查表明,我市育龄妇女不愿生二孩的原因,一是孩子学龄阶段教育费用太高,二是孩子长大后婚嫁成本高,三是“没有精力带孩子”。总之,经济和精力的双重压力,成为城乡家庭一致公认的不生二孩的主要原因。

 

  想生者说:

 

  愿二孩快些到来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在少数的夫妻认为,生二孩可以给老大来个伴儿,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分享,锻炼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生两个孩子可以减轻以后孩子扶养老人的压力,等父母年纪大了生病需要照顾时,两个孩子可以轮流承担,堪称利国利家利民的好事。

 

  今年33岁的市民邢女士已经有一个5岁的女儿,公婆想再要个孙子,一直催着他们再生一个。“我们夫妻俩也想再要一个孩子,不管男孩女孩,就想让女儿有个伴儿。”邢女士说,现在公婆身体都很好,再帮忙带一个孩子不成问题,而且她的工作比较稳定,再生一个孩子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有现在的好政策,我们毫不犹豫,趁现在还年轻得赶紧生。

 

  市民吕先生说,“我们目前也做好了备孕的打算,愿二孩早些到来吧!

 

   “过来人”说:

 

  生不生要算清成本账

 

  到底要不要第二个孩子?养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花钱更多吗?有没有精力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养第二个孩子要做哪些准备?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过来人”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孟女士的女儿今年8岁,儿子7个月大,在她看来,“没有足够的钱、精力和人力,千万不要考虑生二孩。”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孟女士感觉家里的日子远没以前那么轻松了。

 

  同样是“二孩”妈妈的付女士却认为,能生第二个孩子一定要生,“生一个孩子幸福,生两个孩子是双重幸福。”付女士有两个儿子,大的4岁,小的1岁。她说,自己一直根据经济情况来养他们,两个儿子花钱不是很多。在她看来,养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孩子省钱,因为第一个孩子的衣服和玩具还可以给第二个孩子用。“我现在还在上班,平时孩子由双方父母照顾,老公也会一起带孩子,看着两个孩子相互关爱、一起长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生育是要付出成本的,包括直接的经济和物质成本,也包括间接的时间和机会成本。生还是不生,每个家庭都有一笔账,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另外,有些问题也确实需要谨慎考虑,有人担心,全面二孩时代,会不会出现“扎堆”生孩子的情况,由此造成孩子上学、就业竞争压力格外大等问题。

 

  专家说:

 

  生育行为更趋理性

 

  对于广大市民纠结的“生不生”以及“生了之后养得起养不起”的问题,有关生育专家表示,从个人和家庭来说,确实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慎重考虑。而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做好有意愿生育妇女的政策宣传、心理辅导和技术咨询等工作,让那些有生育意愿的妇女、尤其是高龄妇女顺利地把二孩生下来。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帮扶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帮扶力度,并在就业、就医、养老和救济救助等方面给予过去的独生子女家庭以优待。

 

  同时,加强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妇女就业、生育保险、托儿托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切实让符合条件的家庭想生、敢生、能生,确保全面二孩生得下、生得好、养得起。

 

  (江城日报记者/刘巍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