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种买肥忙春耕——辉南县朝阳镇备春耕掠影

07.04.2017  09:14

  “给我来10袋水稻有机肥”“帮我推荐几样玉米品种”“我要十斤地膜”......阳春三月,随着一年一度春耕备耕序幕的拉开,各个农资商场里忙着采购种子、农药、化肥的农民朋友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他们把农资销售柜台围的水泄不通,并用尽量大的音量向商家报出自己需要的物资,为秋天的收获准备着希望。

  日前,笔者来到辉南县朝阳镇,看到各大农资商场购销两旺,农民朋友已经开始检修农机具、购置生产物资,农村的街头巷尾,也不断有运送货物的农用车辆进进出出,呈现出全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繁忙景象。

  “我家包了5顷地,2017年备了2顷‘甜玉米’和3顷高产的玉米良种。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农民也学会了科学的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了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就不愁卖不出好价钱。”现年52岁的蔡玉林是郭船口村的农民,当日一大早,他就来到镇里的种子经销店,挨家逐户地选购玉米良种,经过精挑细选,最后选定了两样玉米品种。

  对于今后粮食价格的前景,种了一辈子地的蔡玉林认识到:“种粮想赚钱就要依靠科学种田、科技致富,以后种地要精耕细作,把粮食向高质量、高产量发展,干好活、出精品,适应市场形势。走高效农业之路,这对我们不但是一种挑战,更是新的机遇”。

  在金山村农资供销合作社,公司经理王成余正和其他员工一起紧张地忙碌着,这几天是化肥、农药供求旺盛期,公司的农资配送车每天不停地往返于镇区和村屯之间。“现在高峰期每天能发送种子、农药、化肥30多吨,等春耕生产供应结束,我们会根据农户需求情况,不断收集信息,为日光大棚塑料薄膜和果蔬用肥、用药做储备。”忙完一阵,擦了把汗,王成余又为下一车的农资配送做起准备。

  “自从2016年和‘工厂化’育苗基地合作后,我们种水稻就省了不少事儿,从育苗到插秧,全程由‘工厂’机械化种植和管理。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收入,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提起2016年落户在家门口的“工厂化”水稻育苗基地,来自向阳村的农民李文艳打开了话匣子。“我家有2顷水田,以前亩产水稻也就1700斤左右,2016年‘工厂化’育苗后,每亩产量能达到2000多斤,以前春耕雇人插秧费用大不说,自己每天还累的直不起腰,现在既节约成本又省时省力,免去了人工辛苦地劳作,直接就等着秋天收稻子了。”尝到了去年“工厂化”育苗的甜头,李文艳2017年又来签了一年的订单。

  辉南县惠民育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文革告诉记者:“通过镇政府一年的引导和扶持,2017年从正月十六就陆续开始接受订单,育苗大棚从100栋增加到了150栋。目前,订单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秧苗数量达35万盘的满额状态”。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时节,奔忙的不仅是农民,早在春耕备耕开始前,朝阳镇与农相关的农科、农机、水利等部门就开始跑村进屯的倾力为农服务春耕。

  “镇里农科站为我们送来不少农业知识的新书籍,还免费组织农科培训,趁着农闲,我也来‘补补脑’,为春耕打个好基础。”借着镇农科站下乡“传经送宝”的时机,不少村民都像刘洪刚一样参加培训班积极“充电”。

  “我们合作社有1800亩水田,有旋耕机、插秧机等农机具近30台,马上春忙了,镇里农机站的技术专家,已经连续几天来为我们检修农机,确保春耕生产不耽误事儿。”看着修复一新的农机具,面临即将开始的春耕生产,兴德村国氏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关长海,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2017年的春耕备耕工作,朝阳镇以绿色转型,丰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从农技培训、农机检修到农资市场的调配监管,再到协调资金、引导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土地科学流转等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促使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机械化转变,致力为农民增收打开新通道。

  截至目前,朝阳镇春耕备耕已投入资金2416万元,协调银行贷款130万元,玉米、水稻良种到户270吨,化肥到户4480吨,农药35吨,检修农机具1890台(套),加固水利塘坝2座,维修水渠3000余延长米,协调销售粮食6.9万吨,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20个,培训2000余人次,印发各类农业科技资料、书籍2万份(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