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美丽逻辑——聚焦四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12.2015  10:28

      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不断迈进,城乡统筹不断推进,传统的乡村该如何转变?乡村的吸引力在哪里?令人眷恋的乡愁又是什么?

      走进吉林省“南大门”——四平市,走进点缀在沃野之上的一个个村庄,看到那些整洁秀美的农家院落,看到那些被保护传承的乡土风情,看到那些生活富足的乡亲,就会找到答案。

      解决最打怵的那件事

      美,从环境开始

      第一场冬雪翩然而至,风雪用水墨画笔,挥洒出冬韵之美。

      11月11日,记者来到双辽市卧虎镇协力村。沿着水泥道一路走去,目光所及之处找不到一片垃圾,家家户户都住在色彩鲜亮的的彩钢屋顶砖瓦房里,整齐的砖砌围墙里面,铺满了金灿灿的光彩,那是刚刚收获回来的玉米。阳光晴好的日子,村民忙着给玉米倒垛通风,他们的身影就好像活动在金山之中。

      这个位于科尔沁草原沙地边缘的偏僻农村,在人们的记忆中,满是破落的泥草房、堆满柴草的院子、鸡鸭鹅狗满街乱窜,是一个大家只要一说起来都会撇嘴的地方。有人这样描述:见不到鲜花绿树,多的是野蒿子;见不到江河湖泊,有几处臭水泡子;见不到俊男靓女,遇到的是老弯腰子……

      村支书刘海涛掰着手指头细数了协力村这几年所发生的变化——全村已修建水泥路10条,修建标准排水沟1.1万延长米,户户通“八字桥”410座……“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就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造旧的生活习惯。

      协力村今天的变化,源于四平市对农村改造的规划引导、分类整治和精准发力。

      在编制村庄规划时,四平市突出分类整治,对历史欠账多、经济条件差、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尚未改善的村庄主要以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排水设施为整治方向,突出底线导向;对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主要以垃圾污水处理、农户院落风貌整治、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绿化美化亮化为整治方向,突出目标导向。

      在梨树县蔡家镇蔡家村、马家村,村庄聚落整齐,街巷呈“”字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景观。铁西区平西乡团山子村、任家村、西八大村位于“四梨同城化”的节点,在整治中乡村主动接受城市辐射,衔接社区管理,突出绿化、美化、亮化和改水、改厕、改厨,努力打造城市的“后花园”。

      铁西区团山子村的村民过去最

      难受的是上厕所。夏天受不了味道,冬天受不了寒冷。四平市启动的“厕所革命”,改变了这一状况。

      来到村民朱云德家,他家厕所里热水器、浴霸、排风、水冲坐便、洗手盆、梳妆台一应俱全。朱云德的老伴乐得合不拢嘴:“以前一到冬天或是晚上最打怵的事是上厕所,就怕摔跟头。这下可好了,不出家门,就能洗澡上厕所。还有热水器,热水随时用随时有,洗衣服刷碗,太方便了。

      今年,四平市开展了单体、三五户连体、整屯推进三种模式的农户家庭室内水冲厕所改造试点,为全省农村“厕所革命”探索路径。

      记者点评:从全局着眼,从难处下手,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最棘手、最艰巨的问题,一旦取得突破,所有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广开财路兴新村

      美,在富足中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显然不是搞搞卫生那么简单,它还关系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一方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但要“中看”更要“中用”。

      驱车驶入梨树县梨树镇高家窝堡村,让人颇为惊叹的不是高家窝堡村笔直平坦的水泥路,也不是路两侧栽植的各种景观树,而是大地里大片的整齐排列着的蔬菜大棚。在晴朗的天底下,连片的大棚仿佛一片湖泊。

      高家窝堡村已经发展蔬菜大棚730栋,共种植了16个菜系、31个品种,全部为绿色无公害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是地地道道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国家农业部授予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村”。村支书高华说:“还要扶持农民发展畜牧业和运输业,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

      梅花鹿养殖是铁东区石岭镇哈

      福村的一大特色产业,全村梅花鹿养殖量达到5000多只,哈福村就有了生态养鹿专业村的别称。村里建造了一个占地约5000多平方米的集鹿产品和农贸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中心,梅花鹿养殖基本上达到了自产自销。梅花鹿让村民的收入节节高。

      含笑山庄笑迎四方,他们用花卉产业带动周边乡镇农户127户入社,人均年收入2万元;蔬菜合作社吸引农户55户……美而不富不为美。目前,四平市已有257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一村一企联建帮扶活动,辐射带动32万农户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四平市坚持经营村庄的理念,借助农村山水资源、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旅游、绿色体验农业。全市发展农家乐44户、休闲农庄12户、休闲农业园区5个,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在不断拓宽。

      记者点评: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富民,富民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发展,而经营村庄,无疑是四平人自己走出来的路。

      门前的大红灯笼

      美,在乡风中沉淀

      站在四平市区的制高点塔子山山顶极目远眺,一片银装素裹之中,平原为底色,晴空为背景,一座座村庄静谧而清新。

      11月10日,雪后的早晨。81岁的闫国真老人把院里院外拾掇利落,又把挂在门上的那副“干净人家”的牌匾擦拭了一遍。老人说,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村子现在环境这么好,我们都得自觉维护。

      这是出现在铁东区石岭镇哈福村的一幕。争当“干净人家”在四平农村形成风气。

      铁东区叶赫满族自治镇营盘村采取自报公议方式开展“干净人家

      评选活动,谁家最干净,就在谁家门前张挂印有“干净人家”标志的大红灯笼。村里老人说,前些年乡村组织搞卫生,会有检查组到各家检查,检查结果分甲乙丙,用粉笔写到该户门框上。写了甲字的人家特别高兴,努力保持;写了丙字的人家努力改进。如今,大红灯笼代替了粉笔字,它昭示着一种荣誉、一种风气、一种心劲儿。

      在辽河垦区双山鸭场绿野村的文化长廊旁漫步,是件既愉悦又长知识的事情。新旧二十四孝、古代圣贤、名人名言、成语故事等30多个系列,共600余幅墙壁绘画栩栩如生,浓浓的文化味儿,让村民们看着,美在眼中,甜在心里。

      柳条边,是蔡家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据记载,清朝时期,朝廷在这里修筑了一条封界线,命名柳条边,全长1300公里,途经蔡家镇有7.5公里,据今已有两百多年。在蔡家村,就有这样一条柳条边。村支书马振生说,这是按照史书记载及老人描述,进行恢复和修葺的。“这是历史在我们村里留下的印记,打造柳条边文化品牌,是村民共同的精神追求”。

      如今,四平市争创省级以上美丽乡村1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标兵村48个,农村环境整治先进村100个……还有60个活跃在乡村的志愿服务团队——“美丽乡村志愿团”,团队成员义务地把“美丽乡村”的理念传播到家家户户。

      哈福村的刘凤贤已经73岁,身体不错,心情也好。立冬后的一天,她细心地把一株株成熟的植株拢在院子里,一点点地把种子收起来。她说她最喜欢这花,留下种子,来年再种,让它开得更多更好。问老人这是什么花,老人说,这花是十里香。

      记者点评:所谓记得住乡愁,记得的必是人人心中最美好的乡风民俗,而清新整洁,无疑最是让人赏心悦目;至于历史积淀,更是人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