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美丽宜居乡村小康梦——通化市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工作纪实

11.10.2017  14:25

  初秋时节,走进通化县金斗乡“美丽乡村”广信朝鲜族民俗村,蜿蜒小河如丝带绕村,户户小院干净整洁,于朝鲜族仿古民居小憩,赏一曲朝鲜族歌舞,尝一尝特色美食,感受朝鲜族山村的浓浓韵味,一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面展现在眼前。这仅仅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全市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工作启动以来,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突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各项工作进展迅速,取得显著成效。按照《通化市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到今年末,全市要有570个行政村达到达标村以上标准,131个行政村达到先进村建设标准,115个行政村达到标兵村建设标准。目前,532个行政村达到达标村以上标准,完成任务的93.3%,122个行政村达到先进村标准,完成任务的93.1%,103个行政村达到标兵村标准,完成任务的89.6%。

  抓规划引领,绘制发展蓝图。在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工作中,各地都能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集安市以“江南风格”“田园风格”为主要格调,重点谋划建设苇沙河片、岭前下片两个精品片区,涵盖6个乡镇、22个村,精品片区村屯全部以“标兵村”标准建设。辉南县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三角龙湾打造两条精品线路,年内创建标兵村19个、先进村21个、达标村102个,打造精品村屯52个。柳河县重点打造以柳安向(柳河镇、安口镇、向阳镇)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精品区,以“五七干校”旧址为核心的红色追思记忆精品区,以罗通山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文化精品区,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通化县围绕四条精品片区建设达标村46个、打造先进村61个、创建标兵村46个,推进7个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40个、省级精品村史馆40个。东昌区结合现有的基础条件、环境特点、区位优势,将全区除城中村和纳入市区规划以外的各行政村全部打造成标兵村。二道江区以二道江乡的养生休闲、鸭园镇的溶洞旅游、铁厂镇的生态文化、五道江镇的生态农业为主线,重点打造6个精品片区,实现整区推进。通化医药高新区把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列入同等重要位置,集中打造葫芦套村新农村建设。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将二密村至北甸子村5公里公路沿线两侧进行绿化、美化、亮化。

  抓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各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新农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贫攻坚、绿色农业、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等相结合,撬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造血”功能。通化县通过PPP 运作模式重点打造西江“梦里水乡·贡米小镇”、光华国际蓝莓小镇、果松冰雪生态小镇、英额布牧业小镇4个特色小镇。西江镇引入北京恒居天成商贸有限公司,前期投入1840万元,完成了项目整体规划、设备采购及万亩水田流转,预计10月中旬建成贡米基地和民宿设施;光华镇与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合力打造以蓝莓产业为主题的国际蓝莓小镇,成功举办了蓝莓采摘节。西江镇岔信村以“榛情结缘引领农民致富、农田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主题,发展特产业,成立了通化县果香平欧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目前发展大榛子4200余亩,预计两年后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抓基础建设,标准明显提升。各地加大力度,集中开展沿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和环城“三线一环”环境整治,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实施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强化了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推动了新农村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建立起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分段分项管理制度,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截至8月20日,全市新启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环境整治等方面建设项目1872项,现已完成1232项,新(改)建农村水泥路164.2公里、围墙5.79万延长米、边沟141公里,栽植绿化树71.6万棵,栽花4666.4万株。柳河县完成了111个行政村饮水安全、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等工程建设,建成16座农村垃圾转运站,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东昌区建立城管下乡制度,将全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全部纳入区环卫处统一管理,乡镇区域内392万平方米保洁区域实现全覆盖、全天候的常态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