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引用到了一系列古语,他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习近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月1日,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黄敬文 摄
(一)敬业的理想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几乎是中华民族描述敬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它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在文中,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表述:“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尽心尽力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在刘备去世后又呕心沥血辅佐其子刘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于政治、军事、文学、技术发明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在文化流传过程中,他被人们标榜为智谋出众与忠诚敬业的历史表率。
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状态,就是一种敬业精神的极致体现。“鞠躬”,是恭敬谨慎,“尽瘁”,是竭尽心力,“已”,是停止。为一项事业、兢兢业业,为一种理想、夙夜在公,为一份信念、投入一生。
习近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沈莉(书)
在历史上,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状态而敬业一生的人物有很多。许多王朝里的股肱之臣,都是为国为民至死方休,他们奉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把毕生心血和才华都奉献给天下;而帝王肩负家国兴衰,亦不乏有勤勉终生者,比如清代的雍正皇帝,他的自我要求就是“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终朝理政,在位十三年,未出京城一步,朝乾夕惕,坚持勤政。
在当代社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榜样也不少见。比如,焦裕禄,任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强忍肝癌病痛艰苦奋斗,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共和国的脊梁”,将工作热情奉献到了生命的最后。再如,曾任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把职业生涯贡献在西藏阿里地区,远离家乡,建设雪域,最后殉职于青藏高原的蓝天苍茫下。这样的人生,正如他所写的一句自勉之语所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二)敬业的生活化
历史王朝里的千古人物,以及当代社会中的英雄模范,他们将敬业精神发扬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程度,然而对于日常生活、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我们大都很难做一个英雄,我们可能也不想做一个伟人,那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否就与我们完全不相干?
当然不是,敬业的精神与每一位工作者都息息相关。也许“敬业”这个概念的客观要求里,并不强求一个人必须殚精竭虑、必须报效终身,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主观感情上、在本心意愿里,就是真诚爱其岗、热忱敬其业,那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不是一种听起来显得沉重的标准,而会成为人对于工作自然而然的状态。
能自然而然为工作尽心尽力、无止无休,就是一个人对待工作,已经把“职业”的为稻粱谋、谋生饭碗,上升为“事业”的理想认同、奋斗终生,已经由被“职业”准则约束自己,转化为用“事业”理想奋发自我。从而,就能把人生点滴过程都集合为最大程度的合力贡献给工作目标——醒着梦着,都为之牵挂筹谋,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外,都为之努力奋斗。 只有把工作看待为虔诚的事业,才能把别人看来是极度的敬业状态,化作自己自然而然的人生常态。
这样,不仅会自然而然地奋勉,而且还能是乐在其中地勤奋。人之所以会形成坚定而忠诚的事业理想,是因为对之怀有充分的热爱与认同;既然是充分热爱和认同着某项事业,自然就能乐意为之、以此为乐,这样的“爱岗敬业”,就不再是工作手册上一句虚弱无力的员工准则,而成为了工作者发自内心的热情与激情。
这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参阅“学习经典”系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专题),乐趣是最大的推动力;也是孔子说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乐趣能让人超越过程中的忧苦;也是孔子形容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以及“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乐趣能让人身定心安、不惧眼前得失,能让人“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
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境界,距离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遥远。如果我们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能乐在其中地坚持,就能自觉终身地投入,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着不凡的自我,就能在有限的职位中感染出无限的力量。
这样看来:
“死而后已”,不是一种令人生惧的沉重,而可以是一种投入其中的自觉乐趣;
“鞠躬尽瘁”,不是一种望而生畏的负担,而可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奋斗引力。
敬业,其实也是一种人生道德,是对社会工作的完成质量、发展情况负责,更是对自己生命是潦草还是认真、是乐趣还是苍白负责。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