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乒乓乓 老的热少的冷

17.11.2014  11:12

 本报记者 李木子

作为国球,乒乓球在国内有着非常雄厚的群众基础。在长春,很多社区内都有乒乓球俱乐部,组织市民在业余时间通过乒乓球进行交流和比赛。日前,记者来到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的兄弟乒乓球俱乐部采访。虽然不是周末,但是当天下午俱乐部内的30张球台早已爆满,甚至还有不少“替补”等在场边。

乒乓场馆那叫一个火

据了解,兄弟乒乓球俱乐部是我省比较大的乒乓球俱乐部之一,这里的耿经理告诉记者,几乎天天都会出现这样爆满的情况。

来这里打乒乓球的大多数都是俱乐部的会员,他们每天约好一起来玩。像你看到的,既有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也有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其实,我们俱乐部还有不少超过八十岁的会员,但是出于身体安全方面的考虑,我都建议他们尽量少打乒乓球。”耿经理说,从俱乐部成立至今已有九年的时间了,当初之所以设立俱乐部是因为自己对乒乓球的热爱。“我也是科班出身,当时为了更多喜欢乒乓球的人能有个好的场馆训练比赛,就想办法成立了俱乐部。一转眼九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当时在一起打球的人依然每天都来,这种现状让我更加认为当时的决定非常正确。

此外,据长春市乒乓球协会秘书长田国庆透露,我市共拥有大型乒乓球俱乐部十余家,中小型更是数十家。每家俱乐部都至少有几十名常年坚持打球的会员,正是因为如此,我市的业余乒乓球在全国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

学乒乓球的孩子变少了

虽然乒乓球俱乐部的会员很多,而且场馆经常爆满,但乒乓球在我市的发展并不是尽善尽美。记者从多个俱乐部了解到,现在专业学习乒乓球的孩子比以前少了。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乒乓球都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孩子太胖了,需要锻炼,但是冬天又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就想到了乒乓球。或者有的孩子因为眼睛近视,很多人都知道打乒乓球对保护视力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家长也会送孩子来打乒乓球。实际上,真正因为孩子感兴趣而选择乒乓球的已经越来越少了。”耿经理告诉记者,“虽然你看着各个俱乐部人都很多,气氛也很好,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每天都是固定的人在‘撑场面’,很少有新面孔出现。大家因为打球早就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不过他们都很期待能有新鲜血液的加入。

说起乒乓球,耿经理认为这是东北冬天最好的运动选择之一。“很多体育项目在冬天都有局限性。足球、篮球等等都需要较多的人参加才能比赛,羽毛球对人的体力要求又比较高,老年人完全无法承担那样的高体能消耗。参加乒乓球运动,不但对人数的需求少,还能全方位地锻炼全身的机能。”耿经理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出现发胖的情况,打乒乓球就是他亲身体验的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我现在因为工作关系不能每天都打,但是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来打打球。我曾得过痛风,疼起来很难受,一开始只能靠药物缓解,后来发现只要是打完乒乓球出出汗,不用再吃药也没什么问题了。所以说,我觉得乒乓球真的是非常好的项目。

花甲古稀老人吸引眼球

在兄弟乒乓球俱乐部内,记者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几桌对抗。其中,花甲甚至古稀老人所在的球台尤为吸引眼球。

别看这些老人年岁已高,但在球台上却颇具活力。一个球台上,一名50多岁的张阿姨和60多岁的王大爷“对抗”,两人目的非常明确,阿姨提拉主攻,大爷削球主守,你来我往,每个球至少要持续六七个回合才会分出胜负。在削丢了一个球后,王大爷看了看自己的球拍,嘴里念念有词地总结着这一次的失误,两人玩的不亦乐乎。而就在他们旁边的一个球台,已经近80岁的李大爷正在和40多岁的李大姐练球。虽然年龄限制了李大爷的运动能力,但其“稳如泰山”的战术还是相当具有实战意义——不论李大姐如何进攻,李大爷都只是原地不动“四两拨千斤”,偶尔有救不到的球,李大爷也不妄动,只是望球兴叹。

看到记者在旁边观战,李大爷来了兴致,一再询问记者是否是新会员,要不要上来练练球。看着场馆内的一幕幕,记者不禁想到,如果中国每个项目都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何愁不发展?尤其是我们最在意的中国足球,如果在各个校园内都能见到一批又一批的足球爱好者,也许我们才可以真正期待中国足球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