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全隐患曝光“点赞”

18.04.2015  12:01

 

            日前,省安委会制定出台了安全隐患曝光常态警示制度,要求各地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安全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警示生产经营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的强大震慑作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近日,省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安全护航发展——亮剑行动”1号专项暗访,抽查了延边、长白山、通化、白山等地6县(区)的15户企业。今天在《吉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存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等问题严重的3户企业进行集中公开曝光,必将有效地促进“一企有隐患,万企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省受警示”工作机制的形成。

            我们必须承认,部分企业确实存在着主体责任不落实,基础薄弱,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理,从业者对安全生产重要性漠视等现象。这次“点名道姓”的曝光是安全生产领域力度最大的一次公开曝光,让铤而走险的企业在“黑名单”上“露露脸”,让被曝光企业负责人“冒冒汗”,让“久治不愈”的隐患“现现形”。

              公开曝光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整治安全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决心和勇气。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安全生产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要坚决做到掷地有声,实打实,硬碰硬。敢于向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亮剑,震慑那些意图剑走偏锋的企业和个人,表明安全监管工作者的态度,将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公开曝光不是为了让被批评者出丑难堪,而是为了以儆效尤,警醒一片。本着实事求是、推动工作的原则,晒出现象、暴漏问题,让当事者真正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让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做到“邻里失火,自查炉灶”,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预防工作,避免重蹈他人覆辙。

              公开曝光是为了形成震慑非法违法行为的强大舆论压力,强化安全管理,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通过多种形式,增强群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从而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齐心协力确保安全的社会氛围。

              我们期待,公开曝光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