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解析“榆树模式”

15.01.2015  13:27
日期 :  20150115
期号 :  3587
版号 :  02
版名 :  专版
作者 :  本报通讯员 刘明奇
标题 :  解析“榆树模式

        金秋9月,是勤劳的农民用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向大自然换取馈赠的季节,也是气象为农服务收获成果的季节。

        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榆树市位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农业资源富足,不仅是吉林省著名的产粮大县(市),也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秉承需求引领,服务引领的理念,榆树市气象局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出一套“新、奇、特”的基层为农服务模式,这就是“榆树模式”。

        “榆树模式”之新,在于由过去的重预报服务变成了重预警服务。提及这一转变带来的好处,当地种粮大户张建民深有体会:“过去看天气预报只能知道‘有啥天气’,现在还告诉我们有什么影响。”2011年,张建民种植了350公顷玉米,是气象局跟踪服务对象之一。由于气候原因,当年的初霜提前到了收割期,当他接到气象部门的霜冻预警后,赶紧多雇人手加快了收割进度。事后一算账,避免霜害损失40余万元。

        “榆树模式”之奇,在于由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变成了现代化气象服务。不知从何时起,这里的农民发现自家的田间地头平添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仪器。原来这些就是远程实景观测系统和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有了它们,气象部门能实时监测田间的气象数据,从而制作出更准确有效的服务产品,使为农服务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今的榆树市气象局,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有了现代化设备的支撑,服务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榆树模式”之特,在于由独立自主型服务变成了开放集约型服务。在榆树市气象局的荣誉陈列室里,一面印有“扶民解困、五下泡沿治稻病,公仆丹心、一流作风气象新”的锦旗十分显眼。榆树市气象局局长徐学军笑着说:“单靠气象局可不行,获得这面锦旗还得归功于我们的农业专家联盟。”农业专家联盟是由榆树市气象局牵头,集合各涉农部门的专家而成立的一支队伍。2014年春季,由于气象条件影响,榆树市部分农户的水稻得了稻瘟病,严重影响插秧质量。自2014年5月13日开始,榆树市气象局多次组织专家联盟的专家联合下乡,到各家水稻大棚察看,并现场提出防治建议和田间管理措施。由于措施得当,稻瘟病得到有效控制。

        在几年时间里,一张张奖状、一面面锦旗、一个个奖杯挤满了榆树市气象局荣誉陈列室。2012年初,“榆树模式”的成功经验被吉林省局加以总结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为全面快速推进吉林省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示范。(2015年1月15日 二版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