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坚守者的雪山传奇

08.08.2016  14:33

  日期 : 20160808

  期号 : 3967

  版号 : 04

  版名 : 人物

  引题 : 刘继德

  作者 : 尹立武

  标题 : 坚守者的雪山传奇

  本文点击量: 19

  36年的坚守,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副站长刘继德打破了气象工作者坚守一类高山艰苦台站的纪录,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党的气象事业,创造了一段属于气象工作者的“雪山传奇”。2016年4月,吉林省委授予刘继德“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这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也是吉林省气象部门唯一的一人。吉林省委组织部拍摄了反映刘继德先进事迹的专题片——《大山的坚守》。

  然而,在长白山坚守36年,并不容易:一年之中有290多天刮着8级以上的大风,有140多天在降雪,年平均气温只有-7.4℃,冬天气温常在-40℃,晚上睡觉都得戴着棉帽子。如此寒冷的夜晚,只能靠烧煤取暖。一次,站里发生了煤烟中毒,一位观测员深度昏迷。苏醒过来的刘继德,没等体力完全恢复过来,就和几名同事一起制作了简易担架,抬着那位中毒较重的同事下山。从山顶到山下走了4个多小时,把同事送到山下救治后,他们又冒着风雪严寒上山继续值班。冬季的积雪经常把气象站埋起来,刘继德他们去观测要挖雪洞、打雪道。山上没有自来水,他们冬天喝雪水,夏天喝雨水,到了晚上就点蜡烛照明。

  高山上不仅缺氧,还缺营养。职工们夏天就开始制作干菜,把土豆、萝卜、豆角晒干储藏起来留到冬天吃。冬季雪大不通车,刘继德和同志们每两个月要下山背一次给养。在没有盘山公路的山上行走,狂风呼啸而过,有的大风口只能爬行通过。吃水果是根本不敢想的,喝瓶汽水都是奢侈的事。一次上山前,刘继德买了一瓶汽水准备带到山上给同志们尝尝。由于气温太低,汽水瓶被冻裂,还是没能带上山。由于长年在高山上工作,刘继德患上了雪盲症、痛风、高血压、心脏病,满口牙齿也早早掉光了。尽管如此,刘继德和同事们克服各种困难,从未缺席每天的8次观测和6次发报。

  天池气象站有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如果遭遇大雾或者大风、雨雪天气,它就成了观测员的救命绳。如果没有它,走进风雪中的观测员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可能被大风吹下陡峭的山崖;这时候,只能两个人结伴去观测,为了安全,有时只能爬着出去。每逢这时候,刘继德总是把绳子绑在自己的腰上,第一个出去。

  驻守在大山上,刘继德深感欠了妻子、女儿许多感情债,也没有时间照顾年迈的双亲,留下了数不清的遗憾。1981年10月25日,是刘继德和妻子刘丽结婚的日子。第二天,他就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冒着风雪赶回了天池气象站。每月7日,邮递员背着过期的报纸、迟到的家书登上长白山主峰,再带走山上值守的人们邮寄给家人的书信。一旦遇到大雪封山,往往几个月也得不到家里的消息。在山下租房居住的妻子搬了几次家他不清楚,岳父去世3个多月了他才得到消息,女儿出生4个月后他才见上了第一面。多年后,刘继德的女儿刘翠翠说:“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妈妈是‘牛郎织女’,小时候对爸爸可陌生了,家里的事情都是妈妈一个人做。

  2016年2月27日,刘继德带领的长白山天池气象站荣获2015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称号。评审组委会的颁奖词是:“没有光鲜闪耀,远离浮躁喧嚣,2600米孤寂冰封尘世繁华……你们才是这雪山中的传奇!你们才是这扇‘青铜门’里的侠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