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排名 长春超北深跻身前十

21.10.2015  12:02
2015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排名 长春超北深跻身前十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位居国内城市发展排行榜第8位

  美国知名智库米尔肯研究所(MilkenInstitute)首次为中国内地城市经济表现进行排名,长春超越北京深圳,跻身前十,位列第八。据悉,此次研究报告共涵盖了266个中国地级市及以上级别城市的经济数据,其中包括34个一二线城市和232个三线城市。东北城市中,仅长春与大连进入前十。那么,这份来自大洋彼岸的排名如何出炉?位居第八的长春凭借哪些实力上榜?

  发展排名>>

  米尔肯研究所是美国知名独立经济智库,因发布美国每年的“最佳表现城市”而声名鹊起。今年,该智库研究了266个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首次为中国内地城市经济表现进行排名。

  记者注意到,这份榜单上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成都、上海、天津、大连、南京、合肥、厦门、长春、重庆及深圳。报告分析,工业是长春经济的主导力量,主要产业有汽车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建筑和材料制造等。长春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的摇篮。此次排名前10位的城市,除成都、重庆为西部城市外,大部分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首都北京此次并没有出现在排行榜前10名,而只是居第13位。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未来将极大程度依靠城市群的聚集和中小规模城市的发展来获得增长动力,中国内陆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如何出炉>>

   九大指标为考核要点

  此次报告中,研究城市被分为两个组别:大型城市,包括34个一线及二线城市;中小型城市,包括232个三线城市。这两个组别的城市经济表现排名,均基于实际发生的经济表现,而非预测的经济成绩。

  “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指标共有九个组成部分,包括短期(一年)和中期(五年)的相关经济衡量。指标着重研究每个城市的就业及收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FDI)和高增值产业的实力,以探究城市经济增长背后的主要因素。

  最后一项指标是2013年高附加值产业的就业区位商(LQ),该指标被视为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包含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金融中介;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等领域。

   北上广为何排名集体“不佳

  北上广哪去了?报告一出炉即在网上引发热议,按照报告的排名,成都居首,而上海排名其后,深圳仅第十,险些没入围前十,广州、北京更是没有进入前十。一些网友留言称,排名第二的上海,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市场化程度等方面,都要比成都强,怎么会排在成都之后。而北京、广州和深圳的经济实力更无可比性,怎会居后?

  对此,报告指出,排名主要基于每个城市实际发生的经济表现而非预测性的经济增长数据,而且考察的是不同时期的因素,其中包括就业和工资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海外直接投资以及高附加值行业的力量等。就广州、北京、深圳而言,就业及收入增长、使用外资增长等子指标拖了后腿。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城市在工资、使用外资增长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方面排名靠后。而成都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其“人力资本、中央政府扶持、高端航空航天和飞机设计等固有产业以及在近期得到发展的电子设备制造领域”。

   走牛”服务业为长春加分

   长春突围>>

  “报告对就业增长、海外投资以及高附加值行业等数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其中拉动就业增长最给力的当属服务行业,而数据也显示,服务行业正在成为长春经济的重要引擎。”吉林省经济学者李晓群说,随着长春工业化进程逐步深化,服务业多年持续积蓄的力量源源不断释放,服务业成为长春经济最活跃的领域。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上半年长春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005.2亿元,同比增长8.6%,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增加值破千亿元,长春服务业发展持续“走牛”。

  来自长春市政府的数据显示,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179.1亿元,连续两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已成为拉动长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目前,服务业对就业贡献率超过60%,对地方可用财力贡献率达到70%。同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长春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正从传统向现代、从生活向生产加快转型,呈现业态发展高端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等特点,“两新四高”等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服务业总量的50%。

  此外,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众筹、文化创意、互联网+……在服务业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竞相出现,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综上因素,服务业为长春的排名上升“拉分”不少。

   居民收入逐年递增推高了长春排名

  “不要只看最后的排名结果,还要看它的指标体系,排名的参考因素着重在就业和收入增长,这提供了看待中国城市发展一个新鲜的视角和观察。”吉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丁志国说,从长春市已公布的数据看,近年来,长春城镇居民收入情况逐年递增,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每年都在上升。长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22970元,2013年26034元,2014年达27298元。“尽管这一数字相比发达省市还有差距,但增速明显,这表明城市的发展动力依旧强劲稳步向前。”专家认为,正是这一稳步上升的趋势推高了长春排名。此外,上半年,长春市GDP完成2252.3亿元,同比增长6.1%,这样的速度相比其他城市,同样也是具备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效应蕴藏强劲发展动力

  米尔肯研究所在报告中对长春的分析评价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的摇篮。”显然,长春的工业发展成为长春排名位置靠前的重要考量因素。

  “国内城市发展目前主要是城市化、产业集群和基础设施投资两种途径,在产业集群发展上长春可谓独树一帜。”专家分析认为,长春的两大主导产业,汽车、轨道客车,都是朝阳产业,近年来又坚持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增长路径,长春市汽车整车产量突破250万辆,全国60%的轨道客车产自长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连年上升,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轨道客车装备走出去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长春作为世界级中高端汽车产业基地、轨道客车产业基地的地位将进一步夯实,这也都将为长春经济发展提供巨大能量。

  近两年,以长春高新区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得到全国的瞩目。尤其令人值得期待的是,今年3月,长春高新区“长春汽车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确定为第二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长春高新区新增新兴企业383家,企业总数达3725家,已经初步形成一股强大的产业集聚合力。更为引人关注的是,长春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8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103所,高等院校37所,两院院士32名,在校大学生40余万名,还是国家以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长春牢牢依托这些优势,实现了吉林一号卫星这样的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而在长春市政府的蓝图谋划中,加快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卫星及应用产业集群和轨道客车产业集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城市晚报记者 葛凤昆 刘佳雪/报道

   米尔肯研究所

  米尔肯研究所是美国知名独立经济智库,非盈利、无党派,着力于通过合作的方式打通资本、就业、健康的通道,进而促进全球繁荣。米尔肯研究院进行基于数据的研究,召开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会议,并倡导有意义的政策创新。今年是米尔肯研究所首次发表以中国为核心的最佳表现城市报告。

    2015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排名

  大型城市

  1 四川省,成都市

  2 上海市

  3 天津市

  4 辽宁省,大连市

  5 江苏省,南京市

  6 安徽省,合肥市

  7 福建省,厦门市

  8 吉林省,长春市

  9 重庆市

  10 广东省,深圳市

  中小型城市

  1 江苏省,苏州市

  2 江苏省,南通市

  3 江苏省,扬州市

  4 江苏省,宿迁市

  5 江苏省,泰州市

  6 甘肃省,庆阳市

  7 江苏省,常州市

  8 江苏省,无锡市

  9 江苏省,吉安市

  10 湖北省,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