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缩水已加剧 人民币贬值或成定局

28.06.2015  10:12

好事?孬事?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了。从3.99降至3.73万亿美元,几乎是逐月递减。与之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则依然强势。放在热钱涌入、紧缩性宏观调控的数年前这是利好,经济新常态的现在则见仁见智。

 

新兴市场外储骤降的当下,有人似乎嗅出危机前奏的味道。2015年一季度,1130亿美元的中国外储下降幅度占新兴市场总体降幅一半。但没人怀疑3.73万亿美元(截至3月)巨额外储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没人质疑中国央行的宏观相机调控平衡术。

 

这时,当跨境财富管理几成风尚,当你手握外汇放眼国际市场全球化配置资产时,可曾想到这是中国在践行“藏汇于民”国策,以缓解外汇集中于国家的压力。为此,谋求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中国,正在冲刺最后一公里资本项目开放。

 

若干境外分散投资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外汇资源使用效率。因为,囿于高成本负债、市场主体错配等因素,中国的对外投资收益轧差长期为负数。去年该数字为-341亿美元。

 

即便我们对外投资的回报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美国的水平,也不能让投资收益为正数。因为主要是利用外资成本过高,而不只是资产端的问题。”6月23日,一位外管局接近人士称。

 

不过,负投资收益无论是对中国管理层还是投资者而言,短期内并非严重问题,其更多反映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的结构。

 

也许,国际收支口径、消失的一季度外储795亿美元更令人玩味。它涵盖外汇资产“走出去”之外,或不乏中国“抛美元”维稳人民币汇率而付出的代价。

 

接下来的问题是,堪称中国“家底”的外储缩水会成为一种常态吗?怎样在持有外储的成本代价与外储价值实用性,即利弊之间找平衡?

 

中国已经过了外储越多越好的水平。”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说。他告诉经济观察报,一旦外储太多、尤其成为巨量之后,其代价就会远超好处。改变这一局面的办法是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并且让民间更多地留汇去投资境外。

 

而美元走强趋势若确定,假如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后——资本持续净流出,延续“藏汇于民和去杠杆化”,外储缩水答案不言而喻。

 

只是市场不知道,如果所有的宝都押在“3.73万亿美元”的家底(中国外储)上,若国际对冲基金集结借势做空人民币资产博利,届时“捍卫”人民币币值的“子弹”是否充裕?这些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