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3年钻研8105个汉字 认为多音字需调整简化

21.06.2016  14:01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有多少汉字?今年76岁的徐国臣老人随口能答:“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我国常用汉字有8105个。”20日,徐国臣看到本报报道《65岁老教师发文 为〈木兰诗〉中“裳”字正音》后,来到报社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现在通行的汉字读音问题多,需要规范和简化。

   32年时间关注汉字读音

  徐国臣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大学毕业后在长春市第四十中学当过教师。老人说,1985年,他在当年的一份《北京晚报》上看到过一篇名为《汉字语言应改革》的文章,笔者举例:比如说字,有3个读音,分别为shuō、yuè、shuì,yuè的读音通悦,shuì的意思和shuō字相同,建议统一改成shuō,把yuè的读音取消。读完这篇文章后,徐国臣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有很多人和他持相同的观点。从这时起老人开始关注汉字读音问题。

   两本规范有425处不同

  2013年6月,国家公布了《通用汉字规范字表》,徐国臣第一时间购买了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发行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细读之后,老人发现书中有很多字读音未简化,还把很多“死掉”的读音给采用了。如厂、广,仍保留了早已写成庵字的ān的读音。中字没了zhòng的读音,“击中”这个词难道要读jīzhōng吗?难道这本字典不准?于是他又去书店买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一比较,发现两本规范中读音不一致的地方有很多。于是老人决定,把《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和《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比,把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经过3年的比较和统计,老人发现,《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和《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多音字字数是一致的,均有899个。两本规范中内容相差最多的是多音字读音,总计有425处。通过归纳总结,老人认为,很多多音字的发音已经“死掉”了,就应该取消。有的离生活太远,应该按照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读音。

   那些“死掉”的字音应该取消

  徐国臣说,所谓“死掉”的读音,就是已有新字出现,原字仍保留读音,两字通用。

  徐国臣给记者举了一些例子,如化字huā的读音,通花子一词中的花;冯字的píng的读音,通凭借一词的凭,佛字bì的读音,通弼马温的弼;倡字chāng的读音,通娼……这些字音的存在,是因为过去汉字较少。但后来已经创造出新的汉字,那些通用的读音就应该取消。

  还有一些读音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人用,就应该从字典上彻底取消,因为学习那些无用的读音对于学生来讲无任何意义。如与字yú的读音,通古字欤;朴字pō的读音,只在朴刀一词中使用;仅字jìn的读音,只在“士卒仅万人”的语境中使用,从古意将近的意思;价字jiè的读音,旧指传递人……这种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且在学习中容易造成混淆的读音应该取消。

   有些字的读音应尊重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还有很多字音与人们的生活太远,建议更改。徐国臣说:“比如女孩起名常用的媛字,如读yuán,只能用在婵媛一词中,是文言文,意思为姿态美好。其他字音读音为yuàn,也就是说,按照字典和现在的标准读音,女孩的名字应叫××yuàn,这样听起来太别扭。”此类读音还有,刚劲的习惯读音为gāng jìn,但字典显示正确读音为gāng jìng,氓流的习惯读音为mángliú,字典显示正确读音为méngliú。还有很多字不应有读音,有的字作为助词时应为轻声,这是汉语读音特有的音变,这种字不应有读音,或者不需要收录为多音字。但现在字典中有很多把助词变成了多音字。如巴、过、戏(书面语“於戏“”,读音为wūhu,戏这个读音既是“死掉”的读音,也是不应该有读音)、底、哼等字。徐国臣说,汉字读音应尊重大家的生活习惯,如果不尊重习惯,读起来交流不便。

   老人建议统一部分多音字的音调

  徐国臣说,有许多多音字仅仅是音调不同,能否合并?如艮字,读gěn是食物不容易咀嚼,读gèn是八卦之一。柚字,读yóu是柚木,读yòu是柚子。沤字读ōu指水中的气泡,读òu指沤肥。类似的字在通用汉语规范中有17个,其中炀字有的字典只采用了yáng一个读音。

  徐国臣认为,在汉语言学习中,多音字是个难点,在不影响释义和阅读,不影响汉字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简化汉字的读音,方便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