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家传两张伪满“存折”他们问:现在还能兑钱吗

07.04.2015  09:02

原标题:市民家传两张伪满“存折”他们问:现在还能兑钱吗专家表示,这是伪满时期的“定期预金证书”,是当时发行的兴农债券,不能兑现

 

 

 

江城市民保存的老“存折” 新文化记者 王强 摄

 新文化吉林讯(记者 李洋) “这是我太姥爷留下来的东西,现在不知道怎么去兑现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收藏价值?”4月3日,江城市民郭女士手持两张伪满时期的“存折”来到新文化报社求助。

■市民

伪满“存折”还能兑现吗

郭女士带来的“存折”比现在使用的要大四五倍,黄褐色,纸张厚度超过两张新版百元钞票。“存折”叫做“定期预金证书”,上面有打印好的繁体字和日语,数额、利息、期限、持有人等为手写。

定期预金证书”的发布机构为“九台县兴农合作社”,发布的“理事长”叫高岛次郎,存储时间均为“康德拾壹年”。两张“定期预金证书”均为“不动产贮金”,存的都是“国币”,一张80元,一张420元,利息分别是6分和4分3厘。

郭女士称,这两张“存折”是她的太姥爷传下来的。

当时我太姥爷在九台开银匠铺,家里条件还可以,但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情况下存的这两笔钱。”郭女士说,“存折”经姥爷的手传到她母亲又传给了她,但是具体情况她就不知道了。

本来我姥爷和我妈妈应该知道一些情况,可是都没有告诉我。”郭女士说,由于历史原因,家人绝少提到这笔存款。前两年母亲因为疾病,现在已经不能清晰表达言论,更不用说讲述存款的历史了。

存折”保存得比较完好。“我们想知道,这个存折还能否兑现?如果能的话该怎么兑现?如果不能的话,是否有收藏价值?500元‘国币’的存款是个什么概念?”郭女士说。

■专家

这是当时发行的兴农债券

记者咨询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文物保护部主任、研究员夏晓东和吉林市政协文史委员皮福生,两位专家均明确表示见过这个东西。

这是当时发行的兴农债券。”夏晓东肯定地说。

这两张‘债券’无疑是伪满洲国时期的,上面显示的内容也很符合历史情况。”皮福生说,“国币”是伪满洲国的通用货币。在伪满洲国,通用的货币主要有“金币”和“国币”两种。其中,“金币”是日本方面发行的,“国币”则是伪满洲国政府发行的。

皮福生介绍,相对于“金币”,“国币”的流通情况略差一些,分为铜币和纸币两种,其中铜币的面额包括5厘、1分和1角的,纸币则包括1元、5元、10元、100元等。

要知道,1角‘国币’,就可以让当时的人吃一顿早餐,一个金戒指价值也就二三十元,这500元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较大的款项了。”皮福生说,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这500元应该相当于今天的两三万元钱。

夏晓东和皮福生听新文化记者咨询“老债券”能否兑现时,均表示:“这个不现实。伪满洲国都不存在了,上哪儿兑现去?

专家表示,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投降,“兴农合作社”、伪满洲国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伪满洲国发出的债券,如今自然无法得到兑现了。

不过,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可以反映当时的金融经济模式,是一份历史依据。另外,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可能会有收藏票券的收藏家喜欢,但其价格可能不会超过其面额了。”皮福生说。

这个观点得到了夏晓东的认同。他认为,这两张“定期预金证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展示价值,“现在这东西还是比较多的。毕竟当时在伪满洲国是大量发行的,而且时间间隔不太久。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内就有数百张类似的东西。

■延伸阅读

配合日本侵略发布的债券

夏晓东和皮福生均对“定期预金证书”的历史情况进行了介绍。另外,对伪满时期历史颇有研究的知名博主@雪城艺术中学在新浪微博上也有一篇《伪兴农合作社各种积金、债券、存款证书》博文,详细介绍了“定期预金证书”的历史沿革信息。而据记者了解,博主的身份是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吉林省政协文史专员赵洪。

博文中介绍的大致内容为,1940年3月23日,伪满洲国政府公布了《兴农合作社法》。将伪金融合作社与伪农事合作社合并,于4月1日成立了伪兴农合作社,4月10日召开了兴农合作社中央会成立大会,设立了8个以省为单位的支部,以市、县、旗为单位的合作社186个。由伪满洲政府从国库拨付3000万元作为中央会基金,政府还对其业务经营上所需资金予以补贴。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在此情况下日本要求伪满洲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这一期间伪满洲国政府配合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组织伪满的各金融机构,发行大量的花样翻新的各种兴农有奖储金、兴农增产有奖储金、兴农增产储金债券、特别定期存款、特别定期积金、定期预金等存款品种。

这种定期预金证书,就是当时的伪满政府为了配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维持伪满洲国的经济所发行的政府债券。”夏晓东称。

皮福生说,当时在伪满洲国居住的人们会被强制要求购买债券和存款。郭女士所持有的两张,应该就是其曾外祖父被强迫购买后留存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