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河畔 满韵清风

30.11.2015  16:53

辽源地处两大水系分水岭,山水资源丰富,有北欧的地貌、清新的空气,有绿水青山和七彩田野,是开展乡村游、生态游、森林游、冰雪游、休闲度假游的好地方。

农民伯伯学画画,学校里面教琵琶!今天的辽源处处散发着文化气息,文化为辽源旅游注入了“魂”,独特的文化气息在提升着这个城市自身魅力的同时也逐渐构成了辽源旅游的天然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辽源旅游。

辽源市围绕加快全面转型,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同时确立了发展目标。

辽源曾是盛京围场、皇家鹿苑;曾因煤而生,煤炭产量一度占全国重要份额;曾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今天,辽源正在积极实施加快全面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条“旅游立市”的发展之路也逐渐清晰。

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东辽河畔,这个昔日的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四方宾朋。辽源市因位于东辽河源头而得名,地处东北腹地、吉林省中南部,是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组成部分。辽源被称为东辽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源远流长,清代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1902年弛禁后设立县制。辽源市为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现有3A级以上景区10个,其中4A景区3个。

辽源地处两大水系分水岭,山水资源丰富,有北欧的地貌、清新的空气,有绿水青山和七彩田野,是开展乡村游、生态游、森林游、冰雪游、休闲度假游的好地方。

鴜鹭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成红叶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并分别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梯田花海、关东作坊、家庭农场、拓展训练等旅游产品特色突出。山清水秀的鴜鹭湖,孕育了辽源人民质朴粗犷、真诚友善、热情豪放的乡土人情。在鴜鹭湖可以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体验初春游园的乐趣,品味健康生态的农家食物,感受逾越百年的归勒赫哈达围场,见证满清狩猎文明的兴衰,追寻历史的脚步,探寻文化的共鸣。

不论你是否来过辽源,一定听说过魁星楼,这座被誉为“华夏玄门第一楼”的辽源魁星楼坐落在龙首山上。魁星楼气势雄伟宏大,风格独特壮观,为我国玄门(道教)楼阁之最,是辽源市的标志性建筑。

聚龙潭生态旅游度假区,是依托聚龙潭水库,于2003年开发建设。聚龙潭水库位于东辽河一级支流——乌龙半截河上,是一座以县城供水、城市防洪、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潭水幽深清澈、鳞波渺渺、群山千树、环绕四周、百鸟栖集、山水相谐,美不胜收。

此外,青少年平安教育馆、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辽源日军高级战俘营展馆、辽源矿工墓陈列馆、龙泉湖山庄、恩泉原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等一系列景区满足了各种类型的旅游需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得天独厚。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农民伯伯学画画,学校里面教琵琶!今天的辽源处处散发着文化气息,独特的文化气息在提升着这个城市自身魅力的同时也逐渐构成了辽源旅游的天然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辽源旅游,文化和旅游在辽源像是有着天然的磁力,彼此交融,相得益彰。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东丰农民画,如果你走进东丰农民画艺术馆,亲眼看一看那一幅幅色彩浓艳、极具地方特色的农民画,一定会让你感到震撼。“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生产生活到婚丧嫁娶都体现着中国东北的民俗风情。

可别小看了这农民伯伯画的画,东丰农民画是辽源市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文化部在1988年将辽源市东丰县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在全国知名画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至目前,东丰县农民画已有121幅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其中有24件作品被炎黄美术馆收藏);有4件作品被北京同仁堂博物馆收藏;400余件作品被联合国和世界知名美术馆收藏;1114幅作品先后被选送到联合国和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阿根廷等国家展出;600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友人收藏;145幅作品在国家各类展出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84幅作品受到国家、省级表彰和奖励;有40多幅作品作为全国美术教育教材。

除了农民画,辽源还是中国琵琶之乡。辽源市龙山区周显顺从事琵琶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辽源的一张“城市名片”,由他创办的显顺琵琶学校于2006年成立,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琵琶艺术学校,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琵琶人才,并多次赴海外演出,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把辽源的名字带到了世界,辽源也因琵琶而多了一层古典的美。

近年来,农民画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优秀作品不断涌现,题材更加广泛,琵琶文化艺术节以及各类比赛、演出、展览为辽源旅游赚足了人气,此外,包括梅花鹿、二人转、东辽剪纸、关东泥塑、葫芦画、人参、灵芝、盆景园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吸引了大批游客。

文化为辽源旅游注入了“魂”,在文化旅游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主流的今天,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成为了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深度挖掘辽河文化、生态文化、关东文化、满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旅游业发展繁荣推进辽源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辽源人的共识。

旅游立市全面转型

独特地域文化产品、特色文化资源、大批优秀文化人才和较好的文化产业基础,让辽源人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希望,“十二五”期间,辽源市提出了“旅游立市”发展战略,编制了《辽源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全市旅游收入保持25%的高速增长,产业基础逐步夯实,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业带动就业作用明显,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按照围绕辽源加快全面转型,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全面拓展观光旅游,突出发展休闲旅游,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全面升级,建设新兴生态休闲城市。

与此同时,确立了到2017年末,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年均增长17%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约占全市GDP比重5%左右,旅游业成为辽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到2020年末,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7%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约占全市GDP比重8%左右,旅游业成为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

在规划布局上,重点打造四个板块。一是打造城市时尚旅游板块。把城市作为旅游产品,强化时尚创意设计,提升城市休闲公园、特色餐饮、主题广场、夜市夜游等旅游功能,开发中高端旅游产品,优化信息、交通、金融等旅游服务,把我市建设成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二是打造生态乡村旅游板块。丰富森林氧吧、田园风光、健康食品、家庭农场、绿色果蔬种植采摘等休闲旅游产品,提升现代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的体验品质。三是打造文化风情旅游板块。重点打造传统文化祈福之旅、中华国乐研学之旅、田园艺术探访之旅、满族皇家围猎之旅、民间艺术体验之旅、矿山文化追忆之旅和红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四是打造工业旅游板块。依托高精铝加工、装备制造、纺织袜业、生物制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智慧城市等优势产业资源,着力发展以房车、户外用品等休闲产业为主的休闲制造业和工业旅游项目。加大工业旅游产品研发力度,建设名牌产品工厂店、直销店,创新工业旅游产品。

在产业发展上,着力构建四个体系。大力开发观光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生态休闲体系;科学开发拓展训练、冰雪运动、健康体检、医药保健、温泉养生、养老度假等康体养生体系;合理开发文化研学、文化体验、文化演艺、文化创意等文化休闲体系;适度开发围场狩猎、高尔夫运动、低空飞行、马术体验等运动休闲体系。

结合辽源实际,推出了五个系列旅游产品。包括“印象辽源、灵秀辽源、音画辽源、美味辽源、记忆辽源”,塑造时尚、经典、健康、唯美的新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