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化丛书》第一次工作会在我院(会)召开

06.03.2017  19:34

会议现场

    3月16日,《东北文化丛书》第一次作者会在院(会)召开。院(会)党组书记、院长邵汉明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吉林大学、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政协民宗委、吉林建筑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以及我院(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会)历史研究所所长黄松筠研究员主持。
      东北地区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东北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丰富当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组织了东北三省致力于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编写《东北文化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院(会)党组书记、院长邵汉明研究员、副院长刘信君研究员担任《丛书》的主编。《丛书》共分为十二册,计划在2018年6月出版完成。《丛书》将从东北渔猎、游牧、农耕、文学、宗教、建筑、服饰、饮食、流民、移民、民俗和异域文化等诸多侧面,对独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与历史特征的东北地域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入系统地研究,以揭示东北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东北文化在东北、中国乃至东北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建设当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服务。

 

院(会)党组书记、院长邵汉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邵汉明院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随着地域文化越来越受到相关专业学者和地方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地方人文历史与文化的支撑,利用我院(会)文史学科研究的优长,来编撰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东北文化的丛书,时机已经成熟。同时,对东北文化做一个系统的说明、推介和宣传,对推动东北振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邵汉明院长对《丛书》的编写提出了总体要求。一是在坚持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密切关联的前提下,侧重人文历史;二是东北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阐述各民族间差异性与同一性之中,要突出个性;三是在阐释过程中,整体的把握和宏观的概括要建立在微观的阐述基础之上,宏观是统领,重点放在微观上;四是纵向要有所涉猎,但这部丛书不要写成“”,重心要放在横向子课题的展开上;五是要学术性和知识性兼顾,雅俗共赏,图文并茂,但重心要偏重学术性。
      各位专家学者对《丛书》编写的宗旨、现实意义、社会价值给予充分肯定与赞扬,并对撰写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指出:这部《丛书》的宗旨是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又要关注文化传播性;目前的十二个选题,各自内容明确、特点鲜明、各有侧重,既注重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又注重文献资料与考古成果的关系,以及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历史遗产,又是现实资源,《丛书》成功研究必将带动文化品牌的打造,同时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现实推动作用。
      《丛书》副主编黄松筠研究员表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丛书》启动工作序幕的正式拉开,编委会将认真汲取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编写方案。随后,《丛书》立即进入调研写作工作阶段。预祝《东北文化丛书》圆满完成。
      最后,院(会)《东北史地》杂志社主编、《丛书》副主编王卓研究员在总结中表示,感谢各位专家给予这么多宝贵的意见,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受益良多。大家在构思、选题等宏观设计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在运用资料等具体操作层面也有很多收获。今后在编写工作中,还需要各位专家们继续支持和帮助。


(责编:吉林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