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博览会“旅游+”催生诸多“黄金搭档”

04.09.2017  11:54

  在精彩纷呈的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旅游馆可谓颜值担当,“缤纷四季·精彩吉林”和盘托出:

  走进长春国际会展中心8号展馆(文化旅游馆),从壮阔山河的宣传片,到激情四射的文艺演出;从“东北三宝”到木雕、松花砚、泥塑和葫芦画文创商品,再到边境游、乡村游、休闲特色游等旅游产品,林林总总汇聚一堂,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来自湖南长沙的客商潘女士,在9月1日展会开幕当天就赶来寻购能够凸显吉林特色的旅游商品。连续3天马不停蹄地观展,让她收获满满。9月3日一早,她便直奔吉林市一力乌拉草制品有限公司展区洽谈合作。在展位前,对刺绣工艺的乌拉草坐垫爱不释手,称赞龙凤呈祥图案栩栩如生:“绝对是精湛之作,能将满族文化与现代工艺高度融合,相信在南方会有好市场。

  通化市工艺美术厂的展位上,一排排看似不起眼的树干却暗藏玄机——工作人员轻轻一扣,树干滑动,立体式城堡跃然而出。美术厂高级工艺美术师宋文采介绍,作为国有老厂,虽然员工们一直钻研工艺,但也曾一度因无法打开市场而陷入发展困境。正是借助我省发展旅游产业的机遇,这两年,一枚枚取材于当地柳木制成的“梦幻城堡”产品,不但有了品牌化转型的方向,更热销到了欧美多国。

  如宋文采所述,近年来,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但为旅游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那些深藏山林的丰富资源带来了全新发展的可能。

  本次博览会设立的4000平方米旅游展区,展出的不仅仅是吉林的秀美壮阔之景,更是吉林人在新时期阔步转型、勇做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决心、智慧与魄力。

  在这属于吉林旅游产业的专场盛会中,冰雪游、生态游、红色游、边境游、民俗游等旅游产品,无不散发着吉林人的传承信念与开拓豪情;在这属于吉林旅游产业的专场盛会中,吉林向世界发出“春来赏花、夏来避暑、秋来采摘、冬来戏雪”的盛情之邀。

  敢于喊出“缤纷四季·精彩吉林”,源自我省旅游产业对其发展层级的深度认知和重新定位。如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在年初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所言,长春、吉林两市和长白山为双中心的旅游核心区轮廓初现;东中西部三大旅游经济区互为支撑;“长吉图”休闲度假、鸭绿江边境游、南部文化康养旅游、草原湿地生态旅游等旅游精品带各具魅力——一个“两核驱动三区,四带贯穿全域”的大旅游新格局已入佳境。

  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共接待游客总数9405.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99.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33%和22.46%,旅游业呈现持续“井喷式”的增长态势。

  成就这一跨越,与我省以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将旅游资源转换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坚持立足全域统筹和产业跨界,加快推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密不可分。

  纵观文化旅游馆内,192个展位展出的明星旅游商品和产品,均能嗅到我省旅游产业由过去点状资源开发,向全域旅游大格局升级转型的蓬勃“味道”——

  东部林海茫茫,豹腾虎啸;中部松辽沃野,鹿雁齐鸣;西部草原湿地,羊鹤群舞……9场次第开展的宣传推介活动,将全省各地的旅游资源好戏精彩呈现,不少国内外游客驻足观赏。来自德国的布罗德先生,在观看了长春市的旅游专题宣传片后竖起了大拇指。作为一名滑雪爱好者,他经常去瑞士滑雪,“想不到在地球另一侧的吉林,有如此好的滑雪场地,而且自然景色也很迷人,希望有机会能来度假”。

  细看旅游展区,体育、文化、交通、中医药、休闲、农业、工业等领域,都因“旅游+”的融合大机遇而推出了全新商品和产品:大到不胜枚举的度假区,小到一袋袋精美包装的酱菜、菌菇野菜,远至“最美高铁”旅游路线产品,近有一汽、长影工业旅游项目,甚至连马头琴也制作出了巴掌大小的工艺品摆件,更不要说极富关东农耕色彩的小扫帚和草编鱼……

  当白山松水富饶的生态资源,以及具备了比较优势的品牌和产业,遇到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时,以创新合作为驱动的跨界发展,成为了本是单一产业来延长链条的“黄金搭档”,“旅游+”综合体系在吉林大地应运而生。

  在谈及发展旅游业这一综合性产业的益处时,通化市旅游局局长许伟民深有感触。他以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的集安市为例,讲述了全域旅游拉动县域经济的诸多利好。

  在东北亚博览会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展示我省“旅游+”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省旅游品牌影响力与旅游产业先行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协调发展的朝阳业态,需要用更为开放的眼光来布局,需要用合作、联动的全局意识来统领。在交流中提升,这也是全省旅游系统上上下下发出的精彩吉林、盛情之邀的初衷。记者 李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