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或彻底颠覆出租车

16.06.2015  10:34

  “撕逼”作为一种生存哲学,早就在汽车行业生根发芽,而近段时间,不管是监管部门和专车平台的较量,还是各大汽车电商平台新一轮促销活动的开启,都真实呈现了当前汽车业界传统和创新激烈碰撞的新态势,而出租车行业与“专车”之间的大战也如火如荼……

  出租车行业出现危机

  前一阵子,各个地方都出现了出租车司机围堵、打砸、钓鱼专车的事件,这些出租车司机就像统一被培训过一样,先是在网上叫来专车,三四个大汉往里一坐,到了地方不给钱,反口勒索3到5万不等,不然我就报警砸车,事件一出全国网友都在骂出租车司机,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现在的出租车行业,自己做不好、服务差、拒载、强行拼座、宰客。还不让别人专车往好里做了?”,“诺基亚做不好智能手机,人家也没有去砸苹果店啊。出租车行业跟流氓有什么分别?”是的,砸专车是引起了众怒,但对于普通出租车来说,无疑被“专车”抢了生意。

  记者为此采访了长春市的一名的哥,他认为专车的发展模式如果不加管理,出租车市场将会面临崩溃。专车目前号称针对中高端客户,等运行成熟后向普通出租车市场延伸是很自然的事。目前已有一些驾驶员转去开专车。他估计,明年可能有三四成的“的哥”要去开“专车”了。

  寻找互利合作的基点

  6月1日,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共同搭建“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该平台作为出租汽车行业平台,将管理部门所掌握的行业从业人员和车辆信息、出租汽车企业实时动态营运信息、“滴滴打车”的服务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在引导互联网企业规范运营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初期将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识别。“滴滴打车”将注册驾驶员和车辆信息实时向平台传送,平台及时反馈驾驶员和车辆身份比对结果,“滴滴打车”以此及时剔除“黑车”和“克隆车”;二是实现车辆运营状态识别。承接“滴滴打车”及其他预约业务的车辆,其顶灯实时转换成“电调”,有效削除乘客“扬招”中存在的误解;三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对载有乘客的车辆进行屏蔽,不再发送预约信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平台开通后,乘客可以对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违反预约电调服务规范的行为,特别是没有实现上述三项功能的服务行为进行监督投诉。

  消息一出,记者庆幸,长时间的出租车与专车之争终于告一段落了,可这喜大普奔的消息劲儿还没过,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市公安局公交保卫总队在6月2日当天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其专车运营业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过相关监管部门暂时还未将Uber、滴滴快的之类的专车运营商一棒子打死,至于是否在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我们只能静观其变了。

  就在被约谈的两天后,6月4日下午,滴滴打车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宣布因一些原因取消“橙色星期一免费坐快车”活动。6月15日,每个用户使用滴滴快车乘车后,将获得2张8元快车券补偿,替代原来15元一次的免单。

  此前,滴滴推出“橙色星期一免费坐快车”的活动后,遭到很多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的反对,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的专车、快车推广也在多个城市遇阻。

  据悉,滴滴快的和全国20多个城市的近百家出租车公司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powered by didi”计划将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引入出租车行业,帮助出租车司机提高收入。通过系统安排设计派送订单,帮助出租车司机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空驶。但这样的合作可能并不能有效缓解出租车公司和滴滴快的之间的“矛盾”,但后者表现出的积极合作姿态还是值得点赞的。

  记者 王魁军

(责任编辑:张艾  )
一起交通事故 牵出三个“酒驾”
  两个司机喝酒后开车发生交通事故,引起争执,交通警察支队
高空摄像机成为“交警之眼”
  “在长春工程学院教学楼上,交通警察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