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牺牲勇向前

02.07.2015  23:47

记者 粘青

为了人民解放,为了解放全中国而战,打仗是光荣的。谁会怕死,就是死了也是光荣的。”89岁的抗战老兵罗文亮,浓浓的山东口音,声音不大,可穿越战火硝烟的记忆却让这话语铿锵有力。

九一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在此后的14年中,日军铁蹄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深重灾难。“九一八”,也是东北人民打响反抗侵略第一枪的时间节点。生死存亡之际,白山松水之间,英雄的东北儿女纷纷揭竿而起,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斗争中,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以义赴难,视死如归。东北大地上,留下了太多太多英雄的足迹,他们克服千难万险,穿越风霜雨雪,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上了战场,这辈子没白活!

在通化市光荣院,90岁的杨贵学坐在房间里,正在看新闻。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他的战斗故事,杨贵学赶快让光荣院的工作人员把他的奖章拿出来,挂在胸前。

1945年2月,杨贵学参加了八路军,在青岛一带和日本侵略者打了半年的仗。“第一次上战场,我可紧张哩,当时都有点不会动弹了。”可是,面对敌人,杨贵学只是有点紧张,却从不曾感到害怕。“打日本,我们怕啥,不能怕的,也不会怕的。”杨贵学说,他当时用的枪太旧了,都要拉不开枪栓了,战斗中缴获了一把敌人的新枪,可把他高兴坏了,“那时,咱们的武器不如日本军队,但是我们的士气特别高。一说要打仗上战场了,我们就充满了力量。我们用手榴弹打敌人,我一般能扔出去三、四十米,最厉害的战友能扔出去五十来米呢。”回忆中的杨贵学老人,眼神飘向远方,仿佛又回到战场,回到了他端着枪,冲着敌人大吼:“缴枪不杀!”的战斗中……想到了胜利,杨贵学老人忍不住咧开了嘴,微微上扬的嘴角让老人下巴上的坑更加明显,他说那是一次他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摔碎了下巴骨,处置完他就马上偷着跑了回来,“下巴坏了又不影响打敌人。”杨贵学的腰上、腿上都有伤,可每一次伤好点他就又回到战场。“我身边倒下了数不清的战友,我也要一直去战斗……”这些伤痛伴随了老人几十年,可每次看到这些伤,老人却一点也不后悔曾经上了战场,“参加了抗日战争,这辈子就没白活!

一生没有子女的杨贵学,1953年10月,复员回山东莱阳老家务农。上个世纪60年代,老人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通化县葫芦套乡落户。后来,住到了通化市光荣院。“杨老性格开朗,和蔼可亲,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唱军歌,一说起战斗故事就刹不住车,说到激动的地方,他就哭了,我们也跟着一起难过。杨老到光荣院这8年来,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就像我们父亲一样,我们也都叫他‘老爸’。”通化市光荣院副院长林玉兰站在“老爸”身边,细心地为“老爸”擦脸擦手,揉捏按摩……

打倒敌人,豁得出命!

在白山市浑江区新建街道园林社区,88岁的老兵周玉浩胸前带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热情地招呼记者坐在他身边,“当年日本鬼子杀人不眨眼,把人不当人,太可恨了。”刚一坐好,周玉浩就回忆起当年抗日的往事,提起日本侵略者,情绪激动起来。

周玉浩是山东省文登县高曲镇人,1945年1月,刚刚18岁的周玉浩参了军,加入了东海独立团。刚刚加入部队的周玉浩充满了斗志,日本侵略者多年的欺凌压迫,让他心中积攒了一股怒气,总想有一天能上战场跟日本侵略者真刀真枪地干一架。参军没多久,他就有了第一次“打鬼子”的经历。

当时我所在部队正驻扎在山东牟平地区,负责保护地方百姓不受日本侵略者的侵扰。”周玉浩说,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周玉浩所在东海独立团一营的将士们正早起跑操,在外探听消息的战士回来报告,日本鬼子前往深云桥附近的庄子抢粮。接到消息后,周玉浩所在连队全连出动,连长命令:“把不能用的辎重全都扔下,轻装上阵,尽快赶到深云桥,阻击鬼子。”周玉浩记得,大约走了三里多路,便碰上了日本鬼子,他们刚刚抢完了一个庄的粮食,正逼着老百姓用马和骡子把粮食运往据点。周玉浩所在的三排在连长的命令下悄悄绕到鬼子身后,随后,连长一声令下:“打!”随即机枪手的一排子弹就朝着鬼子扫了过去。

小鬼子怕死得很啊!枪一响,小鬼子就全乱了,扔下粮食就跑,我们一帮同志就在后面追,打死了他们不少人。”周玉浩清楚地记着,那一仗,全连共缴获了一万多斤小麦,他本人打死了3个鬼子。那可是一个庄子老百姓一年的口粮啊,全连的战士都高兴得不得了。

那些粮食后来全都给老百姓发回去了,连长命令我们一粒粮食都不准动,我们是老百姓的军队,要抗击侵略者,同样也要把老百姓的东西保护好。”周玉浩说。

开始的时候,年轻的周玉浩也很害怕打仗,后来打仗次数多了,就不怕了,更不在乎生死。“不打不行啊!日本人到中国来祸害多少老百姓,我们要报仇,我们不能怕死,我们就得豁出命地干。”周玉浩说,当时的八路军装备简陋,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常常一走就是一宿。但是,艰苦的条件没有挫伤战士们的斗志,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打倒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始终激励着大家,“一说日本军出现,大家就特别有精神,个个争着往前冲……”周玉浩说,当时自己是机枪手,心中的仇恨伴随着机枪扫射,“打倒敌人,啥也不怕。

面对敌人,不怕不怕

走进敦化市光荣院,楼前的彩旗迎风飘扬。荣光院的大楼前, 81岁的抗战老兵罗东秀穿着军装,坐在那里晒太阳,看到记者到来,邀请大家到他的房间里坐坐。干净的房间里,窗台上的花开得正红,罗东秀坐在床上,阳光暖暖的照在他的脸庞,随着老人的讲述,我们和老人一起回到了70年前……

1945年,才11岁的罗东秀就和两位姐姐一起参加了革命。“我父母都被日本人杀了,就剩我们姐弟仨,姐姐要参军,我说什么都要跟着去。”于是,当年17岁的大姐带着14岁的妹妹和11岁的弟弟走上了革命道路。“我们那时的团长姓张,看我太小,就让我当通信员。我就天天跑,送了好多信呢。”罗东秀说,有一次,他扮成学生坐火车去送一封信,在火车上遇到了日本人的检查,日本人为了吓唬他们,还用铅笔夹住他的手指来问话,“当时,我就想可不能让日本人发现了,也不管手指头疼不疼,咬着牙坚持着,成功地完成了任务。”“11岁的时候,您还是个孩子,面对日本人就不怕吗?”“看见敌人,不怕不怕,那时候我们部队还给我发了一个三八式小马枪,配了20多发子弹,我还打死了一个日本人呢。”罗东秀之前得了脑血栓,说话不太清楚,但这句“不怕不怕”却格外清晰。一个孩子面对日本侵略者毫不退缩,罗东秀老人骄傲的神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罗老虽然不善言辞,却总是默默地关注着身边的事。冬天我们在院子里扫雪,罗老腰不好就让老伴去帮忙,夏天种地也让老伴给我们送帽子。这走廊里的花、鱼都是罗老的老伴买来的,他把这当成自己家。”敦化市荣光院的工作人员陈玉英说,罗老特别珍惜他的荣誉、看重‘老兵’这个身份,无论春夏秋冬都穿着他的军装,穿了好多年却还像新的一样。“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老兵,让我们看到了不怕牺牲、为人奉献的精神!

牺牲,我们不怕!战斗,我们必胜!

挺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抗战老兵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精神的光荣写照,更印证着中华儿女不怕牺牲勇向前的光辉身影!